搜索结果:浙江推出全国最长快速公交线
快速公交
驶入“快车道”
本报记者 金振东
2006年4月26日下午3点18分,杭州快速公交一号线黄龙体育中心起点站。
刚满20岁的吴刘秉身着黑色的制服,跨上了6918号快速公交车。
一年后的今天,吴刘秉还坐在当初的那个座位上。作为国内最长的快速公交线,杭州快速公交一号线在城市的快车道上越开越稳。
担心:空荡荡的车厢有点冷清
至今,吴刘秉仍对一号线开通后一个月的情景记忆犹心。
“刚开始,我以为快速公交坐的人会很多,因为快么。”回想起当时的画面,小伙子皱起了眉头。“能坐100多个乘客的超长车厢,一般只有40多位乘客,空荡荡的车厢有点冷清,那时我就安慰自己,也许大家还不习惯吧。”
他还清晰地记得,那第一个月里,乘客大多集中在起点站黄龙体育中心和终点站下沙高教园区,沿途10多对站点几乎是空荡荡的,有时一路跑下来,连个等车的人影也没有。对于习惯坐老公交线路的乘客来说,这条快速公交线实在是太陌生了。
着急:闯专用道的车子仍不少
快速公交不仅拥有专用道,还在多时路口享受信号优先的特权,想要达到理想时速应该不成问题,但理想和现实总有距离。吴刘秉总是会碰上其他社会车辆时不时地闯进专用道。在个别拥挤的路口,他也只能不停地踩刹车,排在“长龙”后面。
“因为速度提不上去,乘客们也会抱怨,说什么‘快速公交也不怎么快么’。”吴刘秉说,有时候还会遭到别的司机扔过来的白眼。“其实快速公交的顺利运行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与协助,作为公交服务车辆,快速公交的本意就是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快捷的服务。”
烦恼:究竟要不要设隔离墩
随着人们的渐渐适应和交通意识的提高,小吴的车厢内开始有了人气,“隔离墩”事件再次让他陷入烦恼之中。
快速公交开通后的一个多月内,发生了近10起“隔离墩”事故。为了禁止社会车辆越线进入专用道,有关部门专门用硬性材料制作了隔离墩。刚刚满月的快速公交引发一片争议声。
“我这人比较客观,不想评判隔离墩设置的科学合理性,究竟应不应该设置,在哪些路段进行设置,该使用什么材料制作,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通盘考虑。但我认为,无论是快速公交还是普通公交,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谁对谁错,只要有安全隐患,就应当及时消除。”吴刘秉说。
后来,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逐步改进了隔离墩的材质,拉开了间距,同时在部分危险路段用黄线替代了隔离墩。
开心:车厢开始有了拥挤的感觉
昨天上午8点30分,记者在黄龙体育中心坐上了吴刘秉的车。当车子发动驶出始发站,车厢内一大半座位已经坐满了乘客。
一路上的停靠站,不断有乘客上下客。行驶在专用道上的车子开得很顺畅,虽然偶尔还会碰到闯占专用道的社会车辆,不过比起一年前,已经少得多了。
小吴放心地踩着油门。记者发现,除了个别路段外,时速一直保持在30公里左右。过了九堡后,时速更是飙到了60公里。
“现在的车速比以前快了不少,公交公司也推出了许多优化服务措施,让我们也捞到不少实惠。现在,我从三墩坐到下沙只要3块钱,省下了近一个小时的换车时间。”在下沙教书的吴先生笑着说。
9点35分,车子缓缓开进了下沙终点站。这时,车上已经站满了人。“到了黄金周,车上更挤。”吴刘秉笑呵呵地说。
从单一的线慢慢结成网
在一片期待的目光中,去年4月26日,杭州继北京之后正式开通全国第二条,也就是目前全国最长的快速公交线——杭州快速公交一号线。
线路全长28公里,冠名为“B1”线,从黄龙公交中心站始发,经过13对中途站,直通下沙高教园区终点站,目标是成为杭城东西向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客运走廊。
运营的一年里,快速公交先后开通了B支1路、B支2路、B支3路,在全国首创票改政策,实行“同台换乘、一票多乘、免费换乘”。
今年2月10日,杭州市委领导提出“坚持公交优先,建设地铁和快速公交”。有人大代表和专家建议,开通B2线、B3线,与B1线初步形成BRT公交网,真正发挥BRT大容量快速公交作用。
B2线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明年开通。线路初步确定从三墩到钱江新城。B3线的线路方案也在最后研究之中,线路大致确定为从丁桥到武林广场。
》》》专家点评
这是解决
拥堵的良方
有人说,快速公交的出现,浪费了原本就非常宝贵的城市道路资源,造成交通更加拥挤。但我觉得,要缓解目前杭州的交通拥堵状况,更应该发展快速公交,推行公交优先。
要发挥道路资源的最大效益,就要体现“交通公平性”。就是要通过对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把有限的资源让给运输效率最高的公共交通上来,而不要一味地替小车着想。让人欣喜的是,政府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并正在积极努力地完善快速公交网络。
当然,快速公交一号线还有不少方面需要改进,比如在部分拥堵的瓶颈地段尽量设置专用道,扩大车站规模,让公交车能够开得更顺畅。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把更多的线路纳入到快速公交体系中来,发挥专用道的优势,让公交车开得更快更稳。我相信二号线、三号线及更多的快速公交线路开通后,必然会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
——中国快速公交项目总顾问、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能源可持续项目交通咨询专家徐康明
》》》记者手记
在尝试中
摸索前进
从快速公交一号线开通那一刻起,我就幻想着能在城市马路上尽享畅通无阻的感觉。但是,虽然划出了专用道,实行了信号优先,还设置了隔离墩,看到的却是冷清的车厢和空荡荡的专用道,而在专用道旁边却是更加拥挤的车流。
“快速公交浪费的是宝贵的道路资源,是形象工程。”在一片声讨声中,我也一度提出疑问:快速公交的线路设置是否合理?是否适合杭城拥堵的交通现状?是不是有些超前?
随着一个个有力举措的执行,越来越多的公交线路开进了专用道,还实现了和快速公交的同台免费换乘。相对的快速和实惠的价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乘客,快速公交网络的逐渐成型节约了大量的道路资源。快速公交正在走出阵痛期,在不断尝试和摸索中,逐渐开进了快车道。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要真正让大家形成“公交优先”的理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中间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老百姓对交通意识的提高,更需要公交部门的不断自我完善。(291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