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本报推出“迎接直辖10周年,我帮城市纠错字”活动后,社会热烈反响,市民不断致电本报热线反映“症结”,由此表达对活动的支持。
“活动很有必要!”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张弘认为本报开展“纠错”活动是依法办事。
重庆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凌称,早就该开展此类活动。晚报作为责任传媒,应坚持不懈地将“帮城市纠错字”办好、办下去。
市民范女士认为,这样的活动应该经常策划,既可以让城市中的瑕疵有效减少,还有利于广大市民语言文化水平的提高。范建议该活动加入读者互动环节,并具体指出可以评选最佳“啄木鸟”。
“错别字不光是一种文字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外在体现。”市民谭先生说,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代表地方的文化水准。重庆不但要做经济强市,也要做文化强市。“纠错”应该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坚持下去。
“以前我看到错字后向相关部门反映,多得到的是工作人员冷漠的答复。而晚报采取集中反映,督促整改的办法,正是以责任传媒的影响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市民戴先生对本报深表赞许。
对本报进行赞扬的还有市民陶女士。她说:前几天晚报对交通标志中“掉头”与“调头”的用法进行报道,指出用“调头”更人性化。这实际上是从细节入手,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关注我们城市的点滴,很值得提倡。
“啄木鸟”马先生称:全城纠错的行动实在太好了。现在我已经发动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全都上街找错字,他们也都表示全力支持。
(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