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血案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很多美国人再次呼吁,要求政府严格管理枪支。但一个叫肯尼索的美国小镇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在他们那里,每个家庭都有枪,却宣称“非常和平”———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枪支文化”根深蒂固的传统,所以导致禁枪在美国总是那么难。
特殊法律
要求每个家庭必须配枪
这个小镇位于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以北,它现在在美国已是小有名气,因为早在1982年,那里的镇议会就制定了一条“枪支管理法”,而里面最主要的一条是———每个家庭必须拥有一把枪和一些弹药。
这条特殊的法律是为了和另外一个小镇的一条法律叫板,1982年,伊利诺伊州一个名叫莫顿格鲁夫的小镇通过了一条枪支禁令以降低犯罪率。
肯尼索镇对此持有异议,他们认为,这条法律是对枪支的偏见。小镇为此还立即通过了要求每家配枪并对没有犯罪纪录的个人放开枪支拥有限制的法律,他们说,这条法律完善了美国宪法修正案,虽然在宪法修正案第二条中对公民的自由权作了一定程度的表述,但其中关于枪支拥有权的表述是一片空白,他们所做的事正是为美国的法治进步而努力。他们的这个举动,当时曾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反对者们愤怒地抨击他们,说他们歪曲法律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效果
犯罪率下降还成为旅游热点
1982年,肯尼索镇的人口从30000人减少到了5000人,镇上的人顿时感到了严重的不安全感。在此背景下,小镇诞生了独特的枪支管理办法。当地的警官克雷格·格雷顿说:“1982年法律刚开始实行的时候,犯罪率就下降到了一个很低的数值,并且我们把它保持到现在,我敢说我们是中部地区犯罪率最低的小镇之一”。
克雷格警官还说,“这条法律使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卫的武器,使每个潜在的罪犯望而生畏,这也大大减少了警察在巡逻方面的压力,从而能够把精力更多地放到其他的预防犯罪的措施上去,这也是这些年来小镇犯罪率这么低的奥秘。”
而居民们也表示他们对现在枪支管理的状况很满意,因为这样他们既有了安全也有了自由。更特别的是,这个小镇因为这条特殊的法令,而成为旅游热点地区之一。肯尼索社会历史博物馆的馆长罗卜特·琼斯说,现在这个“枪支之镇”声名远播,每年来此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同时带来的旅游收入让小镇居民们喜出望外。
拥枪派和禁枪派各执一词
实际上,在美国私人拥有枪支是一项传统,在乡村和南部地区这种观念更为强烈,因为在那里,狩猎是作为一种家庭活动而展开的,枪械就成了一种和锅碗瓢盆一样的必备用品。
“拥枪派”还认为,美国人历来是实行自我防卫的,虽然现时生活已经都市化,但美国人仍然面对抢劫、强奸和盗窃等罪行的威胁,应该有权拥有枪械作自卫之用。他们又认为自卫权是“独立宣言”所涵盖的天赋权利之一,而拥有枪枝是行使此天赋权利的手段。另外,“拥枪派”背后有军火商的支持,财粗势大,使得禁枪运动举步为艰。
然而“禁枪”阵营却认为,人身及财产的安全应透过刑法、执法机关及法庭来保护,而不是透过个人拥有枪械。
他们相信枪枝越多,暴力犯罪就越频繁。在加拿大、纽西兰和澳洲等文化背景与美国相似的国家,严格的枪枝管制的确有助减少罪案的发生。
“拥枪派”盘据在美国南部和中西部地区,当地人思想保守、惯于拥有枪械;“禁枪派”则集中在东北部及西岸等大城市密集的地区。这种分布状况直接影响国会议员的投票行为,往往在投票有关管制枪械的法案时,两派壁垒分明,难分胜负。
“拥枪派”以共和党人居多,“禁枪派”则多为民主党人。1992年民主党的克林顿执政,将枪枝管制提上重要日程,陆续通过了几项枪枝管制法;但2001年共和党的布什上台,他采取了一些有利放松管制的措施,禁枪运动再次遇到阻力。沈宏亮国际周
来源:新闻晚报
转自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