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坐公交车,上来6个外地打工者,带了5个旅行袋,比普通拉杆箱小一点,上来后摞在一起堆在司机后面的空地上,售票员让他们买13张票。不知道这是怎么算的账,但6名打工者显然并不知道相关规定,乖乖掏钱买了票。
我对这种现象很生气,觉得不合理。首先,按有关规定,“当您携带的行李占据了一个客用面积时,请按照有关规定再购买同程车票一张”,这几名乘客把行李摞在一起也只占去一个站位,并没有占5个位置,不应当多买这么多票。就算5个行李要买5张票,那也该是11张,何来13张票呢?
其次,一些售票员执行这类规定时比较随意。我出差带行李坐公交车,从来没人让我买双份票,可能看我是北京人,另外,车上人少时售票员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见过有些途经西客站的公交车,因为行李问题与乘客发生矛盾的很多,为了避免争吵,不少“好心”的售票员让他们把行李堆在门后,就不再多收钱。
第三,公交车担负的职责,较之于航空或者城市间铁路等,其公共事业性体现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频率,这就要求其更规范、更合理、更人性化。现在公交车票价打折到四毛钱了,而携带大行李的也多是外地访客,在公交车乘客总人数里所占的比例很小,所以,从经济收益看,“行李票”的收取除了伤害访客感情和影响城市形象行为,实在作用不大。坐地铁、轻轨、火车带行李都没有这项规定,可见其多此一举。而事实上我本人出差走了许多城市,都没有这个规定。作为国际大都市,北京更应当体现出应有的包容性和风范。外地访客一出火车站、机场就开始观察这个城市,设想如果他(她)一上公交车就得加倍买票,这瓢“凉水”可能会让很多人不开心,对北京的印象也可能会打折扣。
零点集团近日刚刚公布《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2006年度报告》,在“城市包容性”排行榜中,三亚、成都和深圳居前三,而上海、北京和大连分别是倒数前三。这个调查结果并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但仍是发人深省的。包容性是一个城市的胸怀和气质。一个人文的、宜居的城市,包容性也应该相当高才是。
北京人该以怎样的姿态对待外地人?我想,首先不太合理的规章制度应当尽快更新,就从取消“公交车买行李票”开始如何?(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