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仓集的草“六月获种、八月栽种、十月移苗、四月起获。”雪里蕻菜农忙活了大半年,盼望来的却不是4月的收获。记者近日在宿迁宿城区仓集镇罗庄村田野里看到,杨树林下套种的、本该收割销售出去的雪里蕻,现在却在田间开出了“不吉祥”的黄花,农民含泪准备把雪里蕻砍倒,任其腐烂田间。
55岁的陈同高是最典型的受损农户。他说:“4月中旬,等我按照合同去卖雪里蕻的时候,和我们订了合同的镇上蔬菜公司只出每500克3分的价格,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卖得越多,亏损越大。我只卖了1亩,15亩都长在田里,到时候烂了肥田。”
他算算,种植1亩田雪里蕻的费用从土地租金,到种子、专用肥料、用工、运输,再加过磅,共计464元。成本高是高,但要放在去年,每亩还能净赚1200元。
今年,仓集全镇种植雪里蕻面积从去年不到500亩增加到将近3000亩。种植前,镇上的蔬菜公司表示订单收购,合同价跟去年一样为0.1元。谁料开秤以来,仓集菜农普遍只得到0.06元的单价,最低0.03元。压价导致大部分农民损失不小,他们气愤难平。
邱夏村书记郭泳和对记者说,老百姓现在增加农业收入的愿望很迫切,全村800户人家有100户今年种了雪里蕻,总面积300亩。收购的时候,老板说腌制雪里蕻的池子不够大,不能再收,村里出面在本村挖了个大大的腌制池,本村的雪里蕻好歹才被公司收购。“虽然雪里蕻收益不好,但是农民普遍认为找到一家信誉好的收购企业,杨树套种雪里蕻有前途”。
从村里出来,再次看到老陈家地里雪里蕻还在盛开着黄花,又看到沿路农民丢弃在水沟里的大把大把雪里蕻,记者不由得心情沉重。
②八集的宝同样是种植雪里蕻,距离仓集不到50公里的泗阳八集乡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在六塘村,记者看到一些菜农正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往窖到池里的雪里蕻上撒盐进行集中腌制,一些菜农经纪人正在把腌制好的雪里蕻运上车,一派繁忙景象。
六塘村56岁的菜农李训银高兴地说,他家今年在林间套种了10亩雪里蕻,总产量约在5万公斤,以每亩600元的价格,一次性全部卖给当地蔬菜制品公司。从播种到收获,没让他烦半点神。收割、运输都是由村里帮助解决的,根本不用自己动手。
该村书记盛习建说,雪里蕻收获的季节,八集雪菜合作社组织专人到田间集体收割、集体腌制。雪里蕻一年两季,亩纯收入可在1000元以上,要是卖腌制的半成品,每亩可收入2000多元,高的可达3000元。
据了解,八集乡村两级投资入股并吸引外地老板,成立了蔬菜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浙江老板施卫国说,公司“胃口”很大,能保证不让八集老百姓留一棵雪里蕻,同时还在收购王集、来安菜农的雪里蕻。
今年,八集乡雪里蕻栽种面积在4000亩以上。农民反映,这几年几乎家家搞雪菜种植,得益于前年成立的雪里蕻生产合作社,乡政府为雪里蕻合作社组织资金,收购到田头,合作社统一腌制。此外,政府还为菜农每亩给予50元的补贴。因政府组织得当,虽然今年受暖冬影响,雪里蕻的销路不好,但八集乡没有一亩雪里蕻烂掉、倒掉。
八集乡党委书记魏三祥告诉记者,雪里蕻已经成为八集的主导产业,目前全乡4800亩雪里蕻基本腌制结束,将使农民人均增收400元。
③“草”“宝”之辨八集的雪里蕻是个宝、仓集的雪里蕻是根草,这是人们对两地雪里蕻的印象,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深思。首先,其源于仓集的管理不到位。一,没想到今年的种植面积会一下子扩大很多倍,导致企业随意压农民的收购价;二,没去管订单,合同由某些组长和企业签,对企业没有约束力;三,没去管企业,如农民签合同时要交100元保证金、企业收取不合理的雪里蕻过磅费等等。
发展现代农业,再优良的农产品,如果还是按照传统小农模式生产销售,甚至都不会有闯荡市场的冲动。即使偶尔获得一个市场交易的机会,农民也处于弱势地位、任人宰割。八集农民通过雪里蕻生产合作社联合起来,既可以与本地企业交易,也可以开拓外地市场,东屋不亮西屋亮,赢得有利于自身的市场地位,同时也防止了订单农业的上述弊端。
合作社最终要取得独立实体的地位,但是在发动农民成立合作社的阶段,基层政府要从政策上积极引导、扶持。仓集任由所谓的龙头企业把好好的雪里蕻几乎变成“草”,其不作为不无责任。
本报记者 周静文 徐明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