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
医院近来创作了不少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喜剧。先是全副武装,戴钢盔上班,把自己变成了“战地医院”;后是聘请民警担任副院长,保驾护航;最近又有“茶叶发炎”的传奇。挂着“妙手回春”、“仁心仁术”的牌匾,奇妙之事层出不穷,让人觉得医院恐怕有些不大对劲的症候。
有很多的说法。医疗改革失败说、医疗市场化误区说、医疗工作者职业道德说,官方也有自相矛盾的说法,就像三个医生看病看出了三种以上的病灶,对这个,也不太好作一个定评,只是从普通百姓的角度,来一个“病人之说”。
一些技术性的改革是好的。比如说,医生的处方不能“鬼画符”,让患者知道个所以然,比猜天书强。我们从小就似乎接受了处方上的笔走龙蛇,似乎那密码一般的符号藏着许多的机关,很玄,只有医生才能解读,就像高明的道士,大喝一声“罩”,疾病才悉被掳掠了去。后来我们明白,病人有知情权,也有看清处方的权利,才知道天书还是可以变成人间文字的。这个浅显的道理,温和的胡适先生近半个世纪前有不客气的说法,“我总觉得爱乱写草书的人神经不太正常,往往为了一个字,要人费时去思量,去猜想,这就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
为了对病人负责任,5月1日起,《处方管理办法》实施,医生开处方必须使用药品的通用名称,而非目前的商品名(昨日《羊城晚报》)。按照主事者的思路,可以医治“一药多名”、“药价虚高”和“处方回扣”等三种流行病。应该说,这是一种为病人着想的做法,但能否做到标本兼治,这很难说。
“一药多名”,这不是医院的过错,是药厂包装的结果。我们知道,同是碳元素,可以是石墨这样的普通物件,也可以形成金刚石这样的宝贝疙瘩。可喜的是,制药厂都熟悉类似的“点石成金术”,2000多种临床上常用的药品,对应的商品名多达万余种。一种药披上五件以上的马甲,这是“品牌营销”的成功,不过,大家心里会问:这些药是如何披挂登场,直取老百姓口袋的?联想到近期药监系统的人事地震,让人作如是之想:放出天兵天将的人该如何收回马甲。
“药价虚高”和“处方回扣”是以药养医的表现。好,就算改成通用名,以后就写“羟氨苄青霉素”,不标“阿莫西林”、“阿莫仙”、“强必林”了,是否就可以平抑药价、不拿回扣了呢?我看未必。一般人的想法,药房工作人员这回就牛了,给哪一家的药,完全是自己说了算;医药代表也急了,公关对象要从一群白衣天使转到另一群白衣天使了。按照我们这里的搞法,既然公安局进驻医院,将来出现检察院到药房联合办公的胜景也不奇怪。
兄弟我的心理有些阴暗,不过,这也的确怪不了我。想起了大家熟悉的笑话:一个士兵腿部中箭,外科医生看了说:“这个不难!”拿出一把剪刀,将露在外边的箭杆剪掉,要走。士兵说:“肉里的箭头怎么办呀?”医生摇摇头说:“我是外科大夫,肉里的箭头是内科的事,不归我管。”处方须使用药品的通用名称,就是那截被剪掉的箭杆。三季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