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令人欣慰的数字:
30个省市、20多个产业(系统)、5300多家企业开展了近200个工种技能比赛,参加人数1300多万人,其中1万多名职工晋升了技术等级,7578人晋升为高级工,2627人晋升为技师和高级技师;20名选手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32名选手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全国职工职业技能比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得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刻苦学习科学文化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已经成为更多普通劳动者的共同追求。
形式多样 成果显著
为了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上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中华全国总工会2006年2月下发《关于在全国职工中广泛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活动的通知》,竞赛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各级工会按照全国总工会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本地、本产业实际,着力从围绕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积极开展培养“三型”技能人才竞赛;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广泛开展以“五小”为重点的技术创新竞赛;围绕节能降耗、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多种形式建功立业竞赛;围绕安全生产,普遍开展班组“安康杯”竞赛四个方面,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竞赛活动得到了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有关部门大力协作配合,受到了企业和职工群众的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据了解,全国21个省(区、市)的党政领导亲自担任竞赛委员会主任,20个省(区、市)的党政领导出席竞赛动员大会并发表讲话,14个省(区、市)政府有关部门与工会联署发文对竞赛做出部署,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还专门拨出竞赛活动经费。各省市组织的各级各类竞赛,所覆盖的行业和领域也愈发广泛,包括能源、交通、制造、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产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以及高新产业、新兴产业等诸多领域。
上海市首届职工科技节上,有2100多个单位和60万职工参赛;中国机械冶金工会组织全国16家特大型钢铁企业开展“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钢铁行业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有效转变;南京市总工会开展了“我为节约做贡献”活动,引导职工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养成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寸材料的良好习惯,1200多家企业的70多万职工参与,创造或节约价值近5亿元……
与此同时,上百个工种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也在全国各地红火开锣。
在吉林,省总工会与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4次全省职工技能大赛;
在福建,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取证工作结合起来,激发了广大职工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
在甘肃,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竞赛工种选择上,着重考虑了合同工、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及灵活就业人员较为集中的工种,开展了建筑行业的瓦工技能比赛、服装行业的缝纫工技能比赛等。
发挥优势 培养新人
竞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加强,为进一步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在推动“十一五”规划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总先后在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建设工程、杭州湾大桥工程、北京奥运工程、上海世博会工程和金沙江水电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激发了参建各方的劳动热情与创新潜能,同时推进了重点项目的早日完工。
随着竞赛活动的不断推广与深入,广大职工把竞赛视为学习技术、切磋技艺、交流经验、提高技能的难得机会,踊跃参加,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据统计,第二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开赛以来,全国有上千万职工参加了各个层次的比赛,仅参加省级比赛的职工就达2万多人。
另外,全国各级工会和技协组织针对企业技能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等状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技术比赛、技术交流、岗位练兵等活动。仅2006年,各级工会和技协组织共举办技术培训班1200多期,近900万人次参加了技能培训,有35万多人取得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
全国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已经成为发掘优秀技术工人的“现代伯乐”。通过这块平台,将有更多的包起帆、许振超、李斌一样的高技能人才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