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楚燕)我国青少年网民中,有13.2%的人上网成瘾,另有13%的人存在网瘾倾向。青少年上网成瘾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部分青少年过于沉迷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健康、人际交往等带来了不利影响。
昨天,在市科协、市心理学会、厦门晚报、厦门心路远程心理咨询中心共同主办的心理讲座课堂上,知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岳晓东将戒除网瘾形容成“打一场新的鸦片战争”,他强调,要打赢这场仗,一定得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特别是家长的力量。三大需求导致青少年上网成瘾记者了解到,为适应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国家建立了2004年至2010年中国青少年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其中一项就是针对网络成瘾的。而不久前,一项针对南京587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了9%,属于偏高发生。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以玩游戏为多,而在心理冲突和困惑以及无法解决个人矛盾时,容易逃避现实,寻求在虚幻世界里的愉快感和满足感,造成网络成瘾。而且专家们发现,网络成瘾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危险行为,发生网络成瘾的学生,出现非故意伤害、自我伤害以及外在伤害行为的几率都明显高于非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岳晓东分析,青少年沉溺网络源于其内心的需求:寻求快乐是人的本性,青少年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承受着巨大压力,自然会寻求情绪宣泄的渠道,网络游戏能满足他们释放压力的需求。这就使得一些孩子上大学后疯狂上网玩游戏,出现“三年不让玩,一玩玩三年”的现象。另外,上网也满足了青少年体验社会交往的需求。岳晓东举了个例子。一个男生才16岁,已在网上“结婚”十多次,最后得出结论:结婚不过如此。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为正在成长、急需扩大交际面的青少年提供了在虚拟世界中与人交往的平台,却容易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零度感情”,即不愿接触身边的人,对周围的事感觉麻木。还有,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性的冲动和欲望。但在现实生活中少有性心理常识和性取向的科学人性化的引导,所以一些学生便通过浏览黄色网站来追求感官刺激,满足自己的心理生理需要。上网成瘾的青少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对网络形成了依赖,在性格和行为上容易出现过敏、幼稚、偏执、意志薄弱、社交焦虑等,有的甚至走向死亡:有的因为自己在游戏中“武器”被盗而跳楼,有的勒死母亲偷钱上网……孩子不怕父母是家教的失败岳晓东认为,孩子上网成瘾,与家教有很大关系。“应该赏罚分明,从小培养孩子对网络‘能上能下’的自我控制力。”他说,现代社会里孩子不怕父母是家教的失败,是巨大的灾难,作为家长,一定要“恩威并举”、“软硬兼施”,否则只会害了孩子,杨丽娟追刘德华逼死自己的父亲就是个例子。岳晓东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男孩迷上了上网,放学后跑到爸爸办公室要玩网络游戏,被拒绝后又跑到图书馆上网,并向爸爸承诺只玩20分钟就做作业,结果玩了2个小时,爸爸找到男孩气冲冲地质问他为何说话不算数,可男孩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说“别讲话,再玩5分钟”,结果又玩了50分钟。到了周末,爸爸临时取消了外出游玩的计划,男孩提出抗议,“你不是早就答应带我出去玩么?”爸爸说,“你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现在也让你尝尝这种滋味。”男孩答应以后严格遵循上网时间,爸爸才带他出去玩。这位爸爸就是岳晓东本人。他得意地说,这在心理学上叫“同感练习”。“孩子坑你,你就坑他。不能对孩子服服帖帖,要学会对孩子说‘不’。”岳晓东的观念是,无威而不治,父母不能在原则问题上一让再让,该严的时候就要严。这种“严”不一定是动手打骂,可以更多地运用心理学的技巧让孩子意识到家长的威严,学会尊重家长。这样,家长才能在帮助孩子戒除网瘾时有所作为。除了“坑与被坑”式的“同感练习”,岳晓东说,移花接木的方法也不错,就是帮助孩子培养其他的兴趣,来淡化甚至取代上网的兴趣。比如,家长多陪孩子运动、旅游等。贴心提醒答9个问题快速检测“网络成瘾症”你是否到了“网络中毒成瘾”需要医治的地步,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检测,专家说,只要下面的9项之中,你有5项或5项以上症状符合,你就可能患上了网络成瘾症。(1)即使不在网上,但脑中一直浮现与网络有关的事情;(2)一旦不能上网,则感到不舒服、无所事事或不能静下心来干别的事;(3)希望增加上网时间,以便满足自己的愿望;(4)上网的时间超过自己预想的时间;(5)多次想停止上网,但总不能控制自己;(6)因为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7)向家长或老师、同学隐瞒自己上网的事实;(8)因为上网与家长发生冲突;(9)为了逃避现实、摆脱自己的困境或郁闷、无助、焦虑的情绪才上网。(据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