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5月6日电 (记者王攀 边巴次仁)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户籍人口是17000人左右,然而,每年的4月到8月,这里的人口就会暴增7000-8000人,这些从全国各地涌入县城小镇的人们只有一个目的——采挖名贵药材冬虫夏草。
飞涨的价格是人们对虫草趋之若鹜的原因。眼下,一公斤晒干后的虫草从2001年前后的16000多元,飙升到8万元至10万元。
加查县县长平措说,依靠虫草,当地居民每年人均净收入超过2000元,占全部收入的一半左右,这也使得全县的人均收入达到西藏全区水平的两倍。
虫草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在加查,急剧增多的外来人口将县城狭窄的道路挤得拥堵不堪;由于无处住宿,多数人在山脚下搭起了帐篷。不少地区每年都因为争夺虫草而发生各类刑事案件,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恶性的杀人、伤人案件。
在虫草季节,一些地区的中小学要停课一个多月,方便学生上山采挖虫草。林芝地区朗县一位教师说,就算不放假,学生们也很难按时到校上课。
虫草深埋在地下,需要将它连根挖起,再将挖出的土回填。对于雪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而言,这种生产方式始终是一个威胁。如果没有及时回填,将对当地的水土、植被等造成严重破坏。
挖一根虫草最少要破坏30平方厘米左右的草皮,而采挖过程中被践踏、车碾的面积则更大。除植被被破坏外,成千上万人挖掘留下的空洞,大大加快了雨季中水土流失的速度。
同“一本万利”的虫草项目相比,任何农业项目都显得耗时长、成本大、收效缓慢。以加查县正在加大力度推广的核桃种植业为例,传统种类需要7年,经农业科技部门改良的品种也需要3-4年的时间。
加查县副县长普布说,由于种植时间和采挖季节重合,当地乡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上了山,这已经成为当地特色农牧项目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
西藏农牧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民间一直有“虫草越挖越多”的说法,但有关专家认为虫草蝙蝠蛾的生活周期约为4年,“虽然利润空间巨大,但虫草经济不是一种可长久持续的产业”。
然而,让一些农牧民和基层政府正视“虫草经济”,并非易事。对于一些地区来说,每人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虫草门票”,也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专家郑维烈说,人类理应重新检视自身的经济行为,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乱采野生资源。
平措说:“近两年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虫草经济不是可长久依赖的产业。我们县政府明确表态:决不将虫草产业作为鼓励和扶持对象。”
2006年4月1日起,西藏自治区实行了《西藏自治区冬虫夏草采集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了对采集虫草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力度,同时也明确提出了保护虫草产区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