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5月6日消息:据中央电视台昨晚报道,由国家博物馆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众多沿海省市的考古人员共同组成的西沙考古队,近日结束了对远海古沉船“华光礁一号”为期近两个月的发掘清理工作。目前清理保护的青白瓷、白瓷等珍贵文物达近万件。
记者所在的位置是西沙考古队的工作平台。这个工作平台距离海岸180海里,位于“华光礁一号”的正上方。
西沙考古队副队长赵嘉斌介绍:船长南北长大概20米,目前发现能够确认的有11道隔舱板,也就是说差不多保留在12个舱左右。文物基本分布在从北边数大概是第三舱,第四舱以及在西南方面的大概是第七舱、第八舱、第九舱。
据专家介绍,从已经发掘出水的瓷器器型、图案看,这些文物都是外销瓷器,而象这件画有仙人、仙鹤,并镶有小龟的碗,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位于西沙群岛华光礁内侧的“华光礁一号”南宋古沉船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目前在远海发现的第一艘古代船体,对研究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博物馆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威说,这次华光礁一号的发掘,这种全面的发掘,是我们在远海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对一个沉船遗址进行的完整全面的揭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