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6日电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已有整整20年,本月11日,外省台湾人协会将在“光点台北”举办展览,回顾这段在两岸关系和台湾社会发展上的重要里程碑。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1987年5月10日,台北中山纪念馆边的人行道上,一小队头发花白的抗议者,身穿写着“想家”的上衣,举着标语“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骨肉隔绝四十年”,对着熙来攘往的路人送出一张张传单。一位白发老翁看到“抓我来当兵,送我回家去”几个大字,泪流满面。
抗议者来自“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这群随国民党来台的老兵,挑战最敏感的大陆政策,在当时造成相当震撼;同年11月,又促成台当局宣布开放大陆探亲。不到一年的社会运动,改写两岸民间交流的历史。
何文德是“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的会长,1947年的农历正月十六,不满17岁的他离开家乡湖北房县,跟着国民党军队一路撤退到台湾。退伍后,何文德进入中兴大学,结交几位来自东南亚的侨生,让他兴起写信回家的念头。
“那时请他们回家经过香港时,帮我把信丢到邮筒里,就是这样和家里联络上的。”何文德点出那时多少外省人想方设法,透过各种管道,只为得到家乡只字词组的焦灼心情。除了透过与大陆一水之隔的香港,美国、日本也是外省老兵转信的中间站,“大信封里的小信封”,是外省人的共同记忆。
比起间接转信,姜思章是更积极的“行动派”。1978年,他开始断断续续和舟山家乡通信;通上信,坚定姜思章回家看看的念头。1982年,姜思章决定闯关,他先以探亲的名义申请到香港,再进入大陆,从广州、上海辗转到舟山。
在偏远的舟山,有人从台湾回来是何等大事!“第一次回家,只要我在家里,院子里就都满满都是人”,问儿子、找丈夫、寻兄问弟的,方圆几十公里,人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姜思章身上。“我带了上百个人的家书、讯息回来,透过朋友、同乡会,一个一个问。”这段经历,更坚定姜思章推动外省人返乡的信念。
“没回家前,自己常做一个梦,梦里就是这么搭飞机、火车一路回家,最后看到妈妈,放声大哭,然后被太太摇醒。”姜思章说。到了舟山家里,一天午睡时又做了同样的梦,但哭到最后,却等不到习惯里太太的安抚,人一惊醒,才想起已经在老家了。“从此,我就不曾再做这个梦。”(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车东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