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扬子晚报》报道,“五一”节前,梦想成为专业歌手的丹阳市高一学生司马辉俊,将自己创作的歌曲《美丽丹阳》的歌词寄给丹阳市有关部门,他希望这首歌能够得到政府部门和市民的认可和支持。从去年年底开始,司马辉俊就忙着制作单曲《老外公》和进行网络发行,今年更是退学在家专心圆梦,想成为一名专业歌手。
孩子有音乐方面天赋,可以鼓励,可以上特长班,但“退学在家专心圆梦,想成为一名专业歌手”的做法实在冒险,即使孩子侥幸成名,这对他以后的成长也没有好处。
我看过一个家长写的一篇关于美国教育的文章,题目叫《美国式教育:学知识不能急功近利》。文中说:美国的住处附近有一间公立学校,附设有幼儿班。在填了一些表格之后,6岁的儿子马上被安排到班上去。一位老师带我们去熟悉校园:这里是吃午饭的地方,这里是爸爸妈妈来接送的地方,这里是玩的地方……儿子不断地点头,这些地方显然都是他很需要了解的。回到班上后,老师告诉我,我可以走了。不过她还是蹲下身来,征求我儿子的意见:你愿意自己留下吗?妈妈离开可以吗?直到确认他愿意独自留下。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担心的事情一件也没有发生。比如不懂英语的儿子会不会不愿意上幼儿园?我非常奇怪,儿子天天都是高兴地上幼儿园,开心地回家。见了老师,问起儿子的情况,老师总是说他verysmart(很聪明)或者alert(机灵),没有任何问题。老师只给过我一张儿子同班小朋友的名单,嘱咐我帮助他记住其他小朋友的名字。学习记住别人的名字,在美国老师看来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再接下去,儿子不知不觉开始能听会说英语了,上了小学一年级。可他的书包总是空空的(书、本子、笔、纸,全部都是学校免费提供,不用带回家里来),几乎没有家庭作业。
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强迫孩子学习,不强迫孩子读书,也不强迫孩子学习规矩。很自然地,孩子一天一天地成长,终于有一天他会看书了,会书写了,会守规矩了,不知不觉地,孩子喜欢上了学校,喜欢上了阅读,喜欢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育不急功近利,即能够让孩子踏踏实实、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看看我们的教育,造“童星”,为X争光、不达目的不罢休等等,非常急功近利。丁俊晖成了台球神童后,很多家长步其后尘,梦想一夜成名。有的家长,不惜“拔苗助长”。有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分数,采用的教育思路依然是:“时间+汗水”,“书山+题海”、“硬灌+死读”等。再看看贴在某些学校教室里标语:学习,学习,再学习!苦干,苦干,再苦干!学生被培养成了“小事,大事,天塌下来不关我的事;小名,大名,地陷进去只图金榜名”的性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教育的背后仿佛隐藏着一种残忍,对孩子的成长显然没有好处。
如此急功近利的教育该好好反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