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无锡市民许志凌抱着新娘登上由旅游大巴装饰成的婚车。“大巴婚车”简朴时尚,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眼球。
新华社发(宦玮 摄)
新华社上海5月7日电(曹金玲 肖春飞)今年五一长假,上海街头婚车比比皆是。据上海市婚庆行业协会预计,五一长假期间,上海约10万对新人举行婚礼,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中,“80后”占了多数。
大家还在把“80后”当一帮孩子说事的时候,他们开始部署“成家立业”。
“80后”掀结婚潮
在众多婚宴中“赶场子”,是上海不少年轻人五一长假的主要任务。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研三学生李宗宁于去年登记结婚,今年的五一长假,他参加了两场同学的婚礼;在招商银行工作的小荆,5月3日一早乘火车赶去义乌参加同学的婚礼,新娘是不折不扣的“80后”;在上海一家媒体实习的研究生陈敏,5月1日参加了同学的婚礼,2日赶往浙江湖州参加师姐的婚宴……
“80后”越来越成为结婚的主体,5月1日,上海共有550对新人登记结婚,绝大部分为“80后”。上海市民政局婚姻管理处处长周吉祥说:“今年‘五一’前,上海约有4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这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已进入婚龄。”
上海婚庆行业协会秘书长何丽娜表示,从婚庆市场来看,上海的结婚人群有年轻化趋势。
“80后”在“抢婚”?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安琪不同意这种说法。
徐安琪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婚姻研究。她反对将“80后结婚潮”现象夸大。她认为,必须客观地从人口年龄结构去分析。1978年、1979年上海知青“返城风”,带来了1980年到1982年的结婚高潮,三年的结婚对数分别为17万、28万和19万,他们的孩子就是现在大量结婚的年轻人。这个年龄段的人多,结婚的人数就多。
不宜标签化“80后”婚姻生活
据统计,2006年,北京共有247952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其中有1/5婚姻关系维持不到3年,1/3在结婚5年内离婚,结婚不到1年就离婚的有970对,有52对离婚的夫妻结婚不到1个月。在这些离婚夫妻中,“80后”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调查涉及的“80后”离婚案件中,有90%的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
在上海,2006年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妇为3.7万余对,比2005年增长21.5%,上海市民政局调研分析了离婚率大幅增长的原因,“80后”先掀“结婚潮”、再掀“离婚潮”。
曾有人对“80后”的婚姻作出一些推断:新的性别分工、感情变化周期快、婚姻的娱乐性升高、两难的责任心理。但不能片面地把所有不同之处都贴上“80后”“稚嫩”“自我”等标签。
被采访者小杨出生于1980年,现在是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她和丈夫结婚一年,买了靠近父母家的房子,工作日下班到父母家吃晚饭,每月给二老500元补贴,周末才回自己家过“小日子”。小杨说:“倒不是不会做饭,而是现在工作压力大,下班很晚,到爸妈家吃图个方便。”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研三学生李宗宁说,从自己和身边的年轻夫妻看,一般都共同分担家里的开销和家务。但两人工作都忙,家务就从简,有时也会用一些简单的替代方式,比如周末找钟点工等。
有专家指出,“80后”的婚姻不宜标签化,他们大胆挑选自己的恋爱对象,对待婚姻多数是谨慎的。“80后”身上许多品质特征以及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不是因为他们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而是因为他们还年轻。
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沈奕斐认为,人们选择婚姻的时候一般会比遇到爱情的时候更加理性,婚姻生活的问题是每个时代都存在的,不能拿“80后”说事。
徐安琪强调,从世界范围看,年轻人离婚的比例相对高,这不只是“80后”的问题。
对“80后”一代的婚姻状况评价,不可偏颇
“80后”中的一部分人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姻状况常被人与他们的独生子女身份“挂钩”。
曾有报道说:对已成婚的“独生代”跟踪调查结果,经济不独立、“家务低能”是“80后”在婚姻生活中的“软肋”。被调查的小家庭中有30%聘用计时工做家务,20%由父母定期为其整理房间,80%的家庭长期在双方父母家“蹭饭”,30%的夫妇自己的脏衣服拿到父母家里洗。
人们仿佛习惯于把独生子女看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霸道;只注重自己的感受,较少顾及甚至不顾及他人利益;不太注重名誉、意义,崇尚金钱、实惠,追求高消费……
徐安琪表示,并不排除有些父母对独生子女期望过高、保护过度,造成孩子不良的性格和为人处世方式,但那不是全部。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风笑天,是中国社会学家中研究独生子女一代的先行者之一。
2004年,他在全国12个城市中对1800名18岁至28岁的在职青年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独生子女与同龄非独生子女在人际关系适应、恋爱婚姻适应以及心理适应三个方面没有差别。
风笑天的调查打破了一些人对独生子女的误解。他指出,我们没有必要过分为独生子女在早期所表现的与其他儿童之间的某些差异和问题担忧。另一方面,也应努力从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寻找、发现和改变那些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因素。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心理特征和个性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也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虽有一些差异,但不是本质性的,而且,“独生子女”还具有积极的特异性,比如聪慧性、乐群性等。
“80后”所开启的“独生子女婚姻”将成为今后一个阶段中国婚姻的主体,对这一代的婚姻状况评价,不可偏颇。
(新华社专稿)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