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防止经济偏快转为过热
文/赵涛
我国GDP已连续2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今年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增速有所加快。
国民经济增速加快,经济效益提高。在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1%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企业经济效益、国家财政收入都出现了大幅提高。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9.5%,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1%,为1997年以来同期增幅最高;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3.8%,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22个百分点;税收一季度达到1.1万亿元,增幅为25.5%。
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有所改善。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下,投资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出现了向健康方向发展的可喜变化。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速度加快了2.1个百分点,反映了消费需求扩大。这是多年来第一次出现转折。
就业形势有所好转。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一季度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6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0%,预计新增就业人数将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如果今后三个季度城镇新增就业继续按照这一速度增加,全年将可望达到1068万人,超过去年1050万人的水平。
具体分析,推动当前经济持续高增长的主要因素具有坚实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首先,由“汽车进家庭”所推动的本轮经济增长,力量更大、持续时间也更长。据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一国经济在起飞以后,每一成长阶段都由不同的主导产业拉动整体经济增长。上世纪80年代是家用电器业。进入90年代后,是家用电话和电脑业,拉动了国民经济在90年代直至21世纪最初几年的持续快速增长。
2003年我国汽车市场销售出现“井喷”现象,从此汽车迅猛进入家庭。特别是轿车这种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就业作用大的产业出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连续4年使得规模以上工业保持了16%以上的高增长,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出现持续的高速增长。而且,由“汽车进家庭”所推动的本轮经济增长才刚刚开始。
其次,“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经济增速加快。一季度投资、消费和外需三大需求共同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三驾马车”中,虽然投资增速出现回落,但中西部地区投资仍然强劲,消费和进出口出现了较快增长,不仅弥补了投资增速减缓对经济增速向下拉的力量,而且还创造了更多部分的需求,拉动了经济速度的加快。
这后面的基础是,生产力长期快速增长,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社会商品供给相对较为充裕,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社会需求相对比较旺盛,尤其是,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电力和资金供应较为宽松等,这些力量均推动经济出现快速发展。
再者,宏观调控取得良好成效。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经济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致使一季度经济在持续较快增长的情况下,经济效益提高,内部的协调性加强,社会吸纳就业的能力有所扩大。
但是,虽然对一季度经济发展还不能得出经济过热的结论,不能不看到当前国民经济增长中还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国际收支不平衡、流动性过剩问题较突出,CPI存在上涨压力。
所以,需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作为宏观调控的中心任务,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避免出现大的起落。下一步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其一,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落实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限期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多渠道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
其二,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严把新上项目的市场准入标准,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制定和执行更加严格的条件,不符合标准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正确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
其三,抓紧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通过清理不合理的出口优惠政策等措施,抑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加强外汇管理,严格监管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跨境流动。为了减轻央行汇兑压力,适当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加强金融机构窗口指导和流动性管理,严格控制M1增长率,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强金融调控和监管,防范各种金融风险。(作者为中央政策研究室副秘书长)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