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工人们的头上冒着汗水。
一砖一瓦建成我们的城市。
地面铺上了整齐的砖块。
珊瑚坝已经铺上“亲环境植生块”。
铺设完成后,种上树木既绿化环境又可固定泥土。
工人的皮肤晒得黝黑发亮。
劳动者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5月7日,长假最后一天。中午12时20分,太阳炙烤着空旷的珊瑚坝。沿江搭建的工棚没有窗,如同一个蒸笼。来自湖北恩施的民工向双银,在工棚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竹凉板上留下了深深的汗印。
向双银起床向石板坡长江大桥走去,桥下阴凉处垫起砖块作床。他说:“这里有风,比工棚凉快。累了一上午,一定要休息恢复体力!”
向双银4月27日随武汉一家工厂来到珊瑚坝湿地公园工地,生产一种名叫植生块的砖。
这种砖可相互镶嵌在一起,避免被洪水冲走,植物则可栽在砖内。向双银的工作是把刚生产出来的砖垒成一排晒干。4月的几场大雨延误了工期,他们必须赶在洪水到来之前铺好植生块,以便种上植被。向双银一天工作10来个小时,“五一”长假都没休息。
下午2时10分,离上班还有20分钟。工友贺锡双大口地喝着米汤,“米汤可是好东西,不仅解渴,还比白开水喝了经饿。”他负责安放植生块。要让这不规则的植生块镶嵌在一起并不简单。贺锡双手脚并用,用手把植生块放上去,再站在上面,用身体的重量把植生块嵌进空位。他每天要安放800至1000个植生块。天热上工地,贺锡双都打赤脚,植生块表面粗糙,他的脚上早已磨出老茧。
下午2时40分,百余工人活跃在工地上。用独轮车运送植生块的队伍中,一位女性引人注目。她的草帽比别人的都大一圈。她叫易永琴,来自江津。戴大草帽,理由很简单。易永琴说:“草帽大一点可以把脸全遮住,要不活儿干到晚上,非成黑脸婆不可!”
易永琴与男工一样,一车也运3个植生块。“男的一天要比我多得10块钱。”易永琴觉得有点不平等。“五一节哪儿都没去耍,前段时间下雨急死人,一天不但没收入,还要花8块钱生活费。”易永琴用手帕擦了擦汗说,“热点算啥子哟,最担心的是下雨,其次还害怕涨水,洪水一来,我们都得撤,要不另找工作,要不只能回家!”
记者 李伟 罗川 杨帆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