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认识多少农民
林学院的另类“攀比”让教师体验特殊竞争
通讯员 陈胜伟
本报记者 杨影
早报讯“毛笋上市后留下的大量笋壳怎么办?是直接丢到河里,还是再回收利用?”临安市天目山附近的农民老朱,近日直接把电话打进了浙江林学院科技处余学军副教授的办公室。
“有压力,最有面子的不是论文最多的教授,而是被农民找得最多的教授!”刚到林学院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章志强说,被农民找得越多,越说明这个教授的技术有效益。
“金老师发表的论文不是我们学校最多的,但在农民脑子里就是他最大!什么事情都直接找他解决。”森林培育学科的金爱武教授很受同行羡慕,因为常年在田间地头帮助竹农解决实际问题,他的联系方式甚至成了浙江和福建一带竹农的共享资源。
“现在学院里很多专家教授相互之间,比得最多的不仅仅是自己发表几篇论文,更是农民给他们打了多少电话,自己给农民解决了多少难题。”林学院科技处处长童再康说,林学院作为省内惟一的农林学科特色的高等院校,对于专家教授来说,比科学研究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专家教授自己和农民结对,开展科技服务、接受农民咨询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091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