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冰穹A断面科学考察与研究计划,其英文简称PANDA,恰好是‘熊猫’的意思,因此该计划又被称作‘熊猫计划’。”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极地气象研究室主任陆龙骅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熊猫计划”是2007~2008年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中的核心计划。这也是我国首次参加具有125年历史、60多个国家数万名科学家参与的国际极地年活动。
“南极和北极虽然看似遥远,但人类活动已经在影响地球两极的气候变化,而极地气候和大气环境变化也在影响着我国的天气气候。”陆龙骅说。
据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介绍,我国是一个气候系统复杂多变的北半球国家。南北两极特别是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变,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安宁。
“熊猫计划”内情
据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介绍,PANDA计划考察断面北起普里兹湾海域、南至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沿断面涵盖了东南极冰盖最大的冰流系统、南极第三大冰架、南大洋冷水团的重要生成区等全球变化关键区域。PANDA计划通过这条包含海洋、冰架、裸岩、冰盖、大气和近地空间等要素的综合考察断面,观测各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在关键地点钻取冰芯样品,将现代过程研究与历史演化相结合,研究南极地区与全球变化的关联,预测未来变化。
“极地气候和大气环境变化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将为寻找影响我国短期气候的强预测信号提供参考依据。”陆龙骅说。
据陈连增介绍,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期间产生的科学数据、样品将作为主要成果得到安全保存和共享利用。数据共享计划将完整保存和共享国际极地年产生的数据、样品信息,整合围绕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区域的历史数据和研究成果,以支持持续开展关键区域的学科交叉研究。
“目前因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氟里昂等气体浓度的增加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前者能通过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增暖,而后者则通过平流层中的光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其影响在北极和南极反映最为明显。”陆龙骅说,鉴于目前地球上气温、二氧化碳等环境要素的变化强度已超出了自然界变动的界限,因此,在极地对气温、二氧化碳和大气臭氧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更有意义。
去年10月,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公开表示,全球变暖将严重威胁世界经济,“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阻止气候变暖的话,气候变化的总代价和风险将相当于每年至少失去全球GDP的5%。如果考虑到更广泛的风险和影响的话,估计损失将上升到GDP的20%或者更多。”
未来世界的能源基地
“开展北极考察对于我国气候、环境、农业等方面的现实意义是很明显的。”陈连增介绍,北极地区是我国尚未开展正规科学考察的领域。与南极不同的是,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所以北极系统对我国的气候、环境、生态,甚至社会生活的影响比南极大得多,也直接得多。
而来自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的消息称,北极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水电资源对世界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更有着重要意义。
据介绍,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与北半球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而北半球又是全球经济的重心所在。从这种意义上说,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直接左右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有关专家表示,我国今后10年所需45种矿产资源中有1/4不能满足需要,进入21世纪有1/2不能满足需要。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看,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支柱性大宗主体型矿产有15种(煤、油、气、铁、铝、铜、铅、锌、金、硫、磷、钾盐、盐、水泥、铀),这些矿产在产量、产值、消费方面均占全部矿产的90%以上。按照中国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到2020年,这15种矿产中有7种(石油、天然气、金、铜、钾盐、铁、煤),均存在着储量不足或资源缺口。其中以石油、天然气的缺口最大。
“上述中国的矿产资源劣势,恰恰是北极地区的优势。”据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涂光炽介绍,在综合分析了环北极国家资源的供需情况后,对中国最为有利的是同我们的近邻——俄罗斯进行相关的国际贸易,利用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进行劳务输出或合作开发,以北极丰富的资源来发展我国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我们希望有一天在西伯利亚、在阿拉斯加、在格陵兰、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也看到标有“CHINA”的石油钻塔、输油管道、运输船……”涂光炽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转自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