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西瓜上市,瓜农喜上眉梢。记者张波实习生薛文竹摄
去年夏天的记忆里,发生在古城西安最令人感动的事件,莫过于在媒体的呼吁下,政府和市民集体参与的“拯救西瓜”行动。在那些温情记忆的背后,是令人困扰的农产品“卖难”痼疾。
长安区东部塬区被公认为西瓜的优质生产带。品质好,成熟度高,使长安西瓜近两年深受西安市场的欢迎。但长安西瓜真正深入人心,却是因为去年遭遇“贱卖”而引得媒体竞相报道,正因为如此,也有不少人认为去年的滞销悲剧阴差阳错地提高了“炮里西瓜”的知晓度,也算是一点意外的收获。
记者采访第一站到达长安区农业局,在产业办的办公桌上看到一份报表,是各乡镇刚刚统计汇报来的2007年西瓜种植情况。数据显示:今年长安全区的西瓜种植面积为23871亩,预计产量超过10万吨。其中种植最集中的大兆乡和炮里乡,相比去年,瓜田的面积都有所扩大。这是一组令人意外的数字,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当一种农产品遭遇“卖难”之后,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会迅速降低,但今年长安西瓜的面积有增无减,瓜农的热情一如既往,这背后又有怎样的原因呢?
长安区农业局产业办主任王文虎告诉记者,总结去年的经验教训,今年他们从几个方面提早动手,未雨绸缪,为长安西瓜设计了一整套的种植、销售方案,一方面防止去年的悲剧再度上演,另一方面,也是为全区下一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准备。
新技术种植从5月卖到9月,西瓜今年不扎堆
“现在街边卖的西瓜都是外地瓜,要吃上真正的长安西瓜,至少还得等半个月!”4月28日,在长安区大兆乡寨子村村头,瓜农刘华伟钻进大棚,冒着高温给我们展示将在5月中旬上市的西瓜。在当地,刘华伟算是资格最老的瓜农了,有17年的种植经验。今年,他种了三四个品种20亩地的西瓜,其中,这2亩大棚西瓜都是上市早、受市场欢迎的小型瓜。今年,刘华伟采用了嫁接育苗的方式,有效解决了病虫害的问题,并提前了半个月的上市期。作为长安上市最早的西瓜,刘华伟相信这2亩大棚西瓜一定会卖上好价钱。“到时候都不用进市场,光上门来的熟客就订完了”。
不仅是刘华伟,今年长安的瓜农在区农业局的指导下,分别从播期、技术、品种等方面进行调整。在下种前就解决了卖瓜难的隐患。首先播种期提前,并有效错开了时间,大田西瓜从3月28日开始播,一直持续到现在,设施西瓜则从去年11月就已经下种了。另外,西瓜的品种也增多了,截至目前,今年下种的西瓜品种已超过了8个;同时,设施西瓜的面积也扩大了,地膜西瓜已经普及,大棚、小拱棚也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而且为防止病虫害,今年很多瓜农都采用了嫁接育苗。这些技术措施的推广使用,将有效地拉开西瓜的成熟期,改善去年西瓜因集中上市,销售不及导致贱卖的状况。据估计,长安西瓜今年的上市期,将从5月中旬持续到9月份。
在炮里乡南桑村的村头,一行行白色的地膜穿插在大片的麦田之间,地膜下,是承载着瓜农收获希望的瓜秧。区种植能手、瓜农刘小娥每天都忙碌在这片瓜田里。对她来说,这3亩地里的1600多株瓜秧尤其重要,不仅因为这些瓜秧是她从大荔高价购进的嫁接苗,还因为这片瓜田今年的收成将关系着一项科学实验的成果。
众所周知,在西瓜种植上存在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倒茬”问题。所谓“一年西瓜七年粮”,就是说一片地不能连续种瓜,否则病虫害就会泛滥。而直接的结果就是西瓜种植难以连片形成规模,瓜农也不得不到处包地种植,增加了种植的成本。今年,在区农业局的支持下,作为市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刘小娥带头吃了“螃蟹”,在自家的3亩地上做起了抗重茬实验,引进嫁接苗,破解“倒茬”难题。“如果今年这三亩地西瓜丰收了,明年就可以在全乡推广,种植户再也不用倒腾着到处去包地,在自家门口就可以年年收获了。”刘小娥充满期望地说。
实际上,今年像刘华伟、刘小娥一样,采用新技术、增加新设施应对卖瓜难的瓜农还不在少数。据统计,全区今年共发展了150亩的小拱棚西瓜、15万株嫁接育苗。对此,区农业局专门出台了政策,拿出5万元资金,专门用于奖励采用新技术、新设施种瓜的农户。
新策略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促销
“要应对销售难,最关键的环节是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应对市场。”采访中,从区农业局到乡镇,主管领导都提到了政府角色的问题。炮里乡党委书记韩联合说:“去年西瓜卖不出去,农民把西瓜拉到乡政府,要往政府院子里倒,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市场意识不强,过度依赖政府的心理。”他说,要破解农产品卖难困局,最关键的是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抱团经营”,抵御市场风险。
为此,炮里乡政府把今年西瓜促销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上面。今年以来,乡政府已经搞了8次针对瓜农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组建了150人的农民经纪人队伍,用组织化来提高西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准备组建西瓜专业合作社,发挥“能人”的作用,带领瓜农接受新技术,自己闯市场。据了解,长安区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于5月份在炮里乡挂牌建立。作为农民自己的新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拥有法人身份,可代表瓜农签署协议,申领贷款,并负起“内联基地,外拓市场”的责任,真正地联结一家一户集体应对市场的挑战。
而政府也不敢懈怠,从完善服务功能方面详细地制定了今年西瓜的促销方案。首先申请通过了炮里乡万亩无公害西瓜的认证,并注册了“炮里西瓜”的商标,使今年的炮里西瓜实现贴标上市。同时,有关部门还准备注册“炮里无公害西瓜”的地域性商标,以进一步叫响“炮里西瓜”的品牌,以品牌效应开拓市场,促进销售。此外,炮里乡政府还积极利用各种农情信息网络,为瓜农牵线搭桥,与电信、通讯部门协作,建立专门的网页,从西瓜播种起,就将种植品种、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联系人员等信息在网页上广泛宣传。
去年,媒体的呼吁给绝境中的长安西瓜带来了一线生机,今年,区、乡两级政府还不忘利用媒体为西瓜促销。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媒体举办采摘节、促销会,种种活动都已列入政府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新高度西瓜要为农业结构调整做示范
除了应对今年的市场风云,长安西瓜还在为今后的长足发展进行铺垫。区农业局局长高志建告诉记者,前几年,长安区把发展重点放在了加快城市化进程方面,而从今年开始,区委区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记者了解到,在4月3日,区委书记吕健到任的第二天,就带着班子成员到炮里乡调研,关注今年西瓜的销售问题,指出要坚持把西瓜产业做大做强。区上还专门拿出5万元,给炮里乡用于设施西瓜建设的补助。
按照区农业局的规划,在“十一五”期间,长安区将重点建设6大农产品基地,分别是高桥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灵沼千亩食用菌基地、细柳苗木花卉基地、王曲黄良韭菜基地、炮里万亩西瓜基地、沿山杂果基地。其中,炮里万亩西瓜基地建设被列为重中之重,计划每年新发展设施西瓜1000亩,到2010年,使设施西瓜达到3000亩,区财政每年还将安排一定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同时,捆绑农、林、水等方面的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基地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真正让西瓜成为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范本。
经过这一番探究之后,关于长安西瓜的疑虑已是自有答案。从去年呼吁社会关注的“拯救西瓜”行动,到今年提前准备、积极应对的多项措施,再到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长安西瓜正坚强地走上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今夏,我们也因此更多了一份期待和祝福。记者陈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