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让有限的水资源无限地为“三农”服务?牟平区通过打造生活水龙头、生产水阀门、生态拦水坝三道水利建设“开关”,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用水环境,做到既合理用水又节约用水。
去年以来,全区三项水利开关建设作用明显:全区33.38万农民用上了自来水,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2.1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2%;小流域得到有效治理,新发展经济林、水保林8000多亩。
九成村庄通上自来水
去年12月16日,拥有1708位农民的武宁镇陡崖村水源蓄水池泵房管网建设完工,标志着牟平区为农村通自来水工程接近尾声。
近几年来,围绕改善农村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牟平区把村村通自来水作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工作来抓。他们对全区农村农民的吃水用水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本着急群众所急和先难后易、由远及近的原则,对全区农村自来水发展进行了规划。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方筹集资金搞建设。
几年来,全区共投入资金1962万元,解决了13个镇180个村10.55万人的吃水困难,自来水村庄普及率达到88.5%,全区农村自来水龙头达到12.2万个。
阀门一开,清泉上山
牟平区大窑镇北大窑村村西的芦山海拔400多米,绵延1.5公里的山坡一眼望去全部是村民们栽的果树。山高了果树浇水条件差,但这个村的村民年年收入都是亩产万元左右,一样的果树总比其它村产量高卖价好,奥秘在哪?原来,该村即使山顶高处的果树,每棵下面都有一根微灌管子,每块地都有一个水阀门。一到浇果树的时候,村子里靠近水源地的大闸一拉,村民想浇地,阀门一开,汩汩清泉便流进果园,水资源一点也不浪费。
在牟平区,像北大窑村这样的村庄已不在少数。几年来,该区积极发展灌溉节水农业,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了各种节水新设备,因地制宜地推广喷灌、微灌、管灌等各项节水新技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大窑镇、龙泉镇还建设成为省节水示范区。目前,全区已累计投资9700万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2.1万亩,年可节水2120万立方米,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据粗略估计,全区田间地头水阀门达到22000个。
拦水坝治出生态河道
4月7日,牟平区莒格庄镇西莒格庄村32名村民正在黄垒河道建筑拦水坝。据村民张宗悦介绍,这是自2003年开始对河道整治以来,本村村民所建的第7道拦水坝。
黄垒河道长约10多公里,2003年以前,河道杂草丛生,垃圾满目,夏天更是污水横流,蚊蝇遍野,沿途5个村村民苦不堪言。2003年前后,在区、镇的发动和支持下,村里开始对河道集中整治。如今拦水坝内碧波荡漾,沿途由拦水坝拦水浇灌的800多亩速生杨林、果园、麦田郁郁葱葱,河道现在也成了农民观景休闲的好去处,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几年来,牟平区坚持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集中资金、重点治理、规模开发的路子,重点组织完成了沁水河下游、莒格庄、子荣、黄垒河、老清河等6条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共完成投资882万元,发展经济林、水保林532公顷,同时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多平方公里。
通讯员 鲁文 进军 曲闽 记者 林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