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4月16日《卡拉OK版权费四笔糊涂账》刊发后,作者本以为又是一次隔空喊话,隔山打炮。不料,仅仅相隔一周,有关单位就在4月23日举行的2007年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高峰论坛上发出回应。
回应者之一的中国音像协会副会长王化鹏认为,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大量研究分析来看,国内采取按包间模糊收费比较合理。
一项关系到多方利益的收费,收费者居然声称“模糊收费比较合理”,简直是强盗的逻辑。天底下什么时候有过“比较合理”的“模糊收费”?凡是“模糊收费”一定是比较不合理的,收费者自说自话的狡辩,只是为了霸王硬上弓,企图“赖”着收费而已。
你要“模糊收费”,广大消费者却不愿意模糊交费。“亲兄弟,明算账”。你又不是俺爹俺娘,你又没有为咱们提供什么服务,纯属半道上杀出的程咬金,打着官家的旗帜,干的是拦路剪径的“黑旋风”李逵那个假兄弟李鬼的勾当。
你说去年7月7日国家版权局批复对卡拉OK厅使用音乐电视作品收取版权费,指定的执行机构是中国音像协会。任何著作人的版权都归也只能归著作人所有,除非著作权人委托你,否则,不管什么批复,不管红头黑头,统统都没有法律依据,都不能将只有著作权人才拥有的版权费“指定”给自己下属或管理的一个协会去收取。这件事情,有了《物权法》,更容易搞明白是非对错。记住,你以后要收费,千万别拿“批复”说事,不然的话,版权局早晚要被告上法庭,接受版权人或交费者起诉。
回应者之二的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屈臣民透露,目前北京的三星级以上酒店、商场、连锁店、超市等都已经开始收取背景音乐使用费用,KTV的收费也是大势所趋。老实说,商家使用背景音乐收费,也是比较不合理的“模糊收费”,也就是我在前一文中所说的“糊涂账”。现在是收费的收出习惯了,交费的也交出习惯了。一拨人逮住机会、生个由头就想收费,另一拨人给个好脸,打点折扣就赶紧交费,仿佛交费交晚点就占不着便宜了。他自己都承认是“模糊收费”,你交它干什么?我一直在研究乱收费是怎么形成的,也一直对中国人喜欢乱交费想不通。要不是屈总干事提醒,我还真忘了背景音乐收费这件事。这回好呀,咱们一块儿讨论清楚。
我请教一下:买张盘放个背景音乐要收费,商家买张油画、国画、书法、摄影作品挂在店里,要不要每天也交一次费?你总不好意思说,只有音乐有版权,其它作品就没版权吧?你总不能说只许音乐版权收费,其它作品不能收版权费吧?法律面前,除了人人平等,作品版权也要平等吧?这样的例子多啦。商家买套软件,你就是比尔·盖茨,也不能打开一回电脑收一次费吧?
保护知识产权,我举双手双脚赞成。因为我也有一点点知识,有时也难免有一点点产权。问题是,什么样的知识产权需要保护,如何做才是正确保护知识产权。以为用“模糊收费”的办法就可以保护知识产权,那是旧病未去,又添新病。所谓“按包间模糊收费”,其实质就是一种“黑吃黑”的收费,反正你有侵权嫌疑,给我交点钱咱就没事了。这不像是收版权费,倒挺像黑社会收地盘费、收保护费。还是孔夫子的那句老话,名不正则言不顺。收费并不着急,为收费正名以便明明白白收费倒是一件急得不能再急的事情。
(京报网 北京晚报 苏文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