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经济的热衷,总是令天津开发区在有效执行国家政策上先人一步,譬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日前,来自全球著名PA咨询集团的香港首席咨询师,受邀到开发区就如何发展服务外包业传道授业时表示,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是国际服务外包发包商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当前国际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尚存疑问时,如果天津开发区内部能设立一种机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更透明,以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话,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当这位留着一头花发的外包专家道出自己的建议时,他还不知道,已经有消息透露,国家知识产权局意欲在天津开发区建立知识产权投诉举报中心。
事实上,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是天津开发区为自己国际形象加分的一大举措,同时,也成为开发区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一大“亮点”。
“头脑风暴”助跑科企成长
坐落于开发区天大科技园内的天津市弗兰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每三个月就会举办一次“头脑风暴”,就是向员工们征集创新概念,然后再由公司专利委员会进行评介和筛选,看是否可以作为专利申请。一周之前,该公司关于滴丸机的专利实施,已通过了专家论证。弗兰德因此而成为将专利在开发区内进行产业化,而获得专利实施资助的首家科技企业。
事实上,这家小型科技企业已不仅仅是单纯地注重对专利的发掘和保护,他们还与南开大学联合作了一个药用辅料行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在提高运用知识产权能力的同时,让企业更有系统的战略眼光。“据我所知,在药用辅料行业这是首次。”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魏洪君不无自豪地说。
而在开发区科技部门的帮助下,区内已有10多家企业着手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标准打造生产力
俗话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谁拥有标准解释权谁就能赢得市场话语权。在全球竞争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获取利益最大化的趋势下,天津开发区的一些企业凭借自己雄厚的技术实力,参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定。
以缝隙产业起家的博益(天津)气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由于其技术的独特和顶尖,已参与了四五项燃气用具、汽车、摩托车等行业标准的制定。同时,由于其涉足国家航天航空项目,该公司还参与了两项军工检漏标准的制定。
鉴于博益气动在技术、工艺上的“独门绝活”,该公司还与相关技术人员和涉密人员,签订了类似竞业禁止条款的保密协议。根据不同岗位,该公司定期向这些员工发放保密津贴,最高的每月可达千元。这不仅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也有效地避免了核心技术和骨干员工的外流。
信息平台辅助创新
天津开发区的科技企业常常感慨于自己的幸运。因为,开发区不仅正在日益完善对科技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支持,同时,在高端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上也具有领先水平。
1个月前,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在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成立“滨海新区纳米专题信息平台”。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提供纳米技术领域相关的七国两组织全部专利数据资源,在国家工研院实现数据的本地下载、同步更新和数据分析、深入加工。该信息平台将充分利用工研院丰富的专家和科技资源,针对纳米技术相关领域,组织开展专题文献检索、技术跟踪和专题研究与分析、知识产权人员培训等工作,为天津开发区和滨海新区的科研人员在新产品开发、项目和产品研发定位等方面提供信息服务。
2006年11月份,泰达图书馆档案馆与南开大学联合推出的科技查新服务,更是填补了中国开发区科技查新服务的空白。“泰达馆”因此成为天津市唯一可以提供科技查新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档案馆。此项业务的开展,预计每年至少可以为开发区乃至滨海新区1000多家企业及科研单位提供科研立项、科技成果评估、验收、奖励、专利申请、技术交易等近百个项目的高技术服务,为申请者做出客观的评价依据。不仅可为其降低查新成本、提高查新效率,还可免除他们赴津、京“排队”查新的劳顿之苦。
专利转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倍
据清华大学开展的调查统计,开发区的平均专利转化率达到55%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的1倍以上。
“在天津开发区调查120多家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里的企业非常注重研发,超过一半的企业把销售收入的5%—10%用于科研。这是很难得的!按照国际惯例,通常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要在销售收入的5%以上,才能保证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在负责此项调查的清华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主任郑永平教授看来,这比单纯看转化率的高低更有意义。
不过数据总是有说服力的。自2002年以来,开发区的专利申请量每年以超过70%的速度递增,其中,科技含金量最高的发明专利所占比例高达40%。2006年新增专利申请量600件,比2005年增长76%,预计今年的专利申请量将突破1000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