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泉10年编写了1000期《禁毒宣传简报》
由中宣部、公安部和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中国禁毒基金会协办的第二届十大民间禁毒人士评选活动日前传来好消息,我省高陵县离休干部王清泉成为20名候选人之一。昨日中午,记者在高陵见到了这位被学生亲切地喊为“禁毒爷爷”的76岁老人。
自己的家 成了宣传室
走进王清泉的家,只见客厅偌大的桌子上摆满了老人撰写的148本禁毒宣传日记,以及编写的1000期、摞起来近1米高的《禁毒宣传简报》。
在卧室墙上,挂了一张林则徐的大幅国画,一张一米五宽的床上,放满了各种禁毒方面的剪报。几个书柜里,整齐地码放着各种禁毒方面的书籍和荣誉证书。
“这些简报、资料是我10年来一点一点写出来的,白天到处去宣传,晚上熬夜写资料。这家中就是个宣传室,经常有孩子到家里来参观。”两鬓斑白的王清泉老人说,为了让社会了解毒品的危害,他利用一切时间搜集有关禁毒方面的资料,光打印资料、做展板,10年花了近两万元。
老人10年间跑遍了高陵县114所中小学校,10个乡镇农村和西安市区及周围10多个区县,开办禁毒教育图片展览2760余次,作禁毒报告1416场,参观人数和听众约198万人次。
不顾胃疼 冒雨去宣传
谈起义务从事禁毒宣传的初衷,1949年6月参加革命的王清泉老人说:“1997年,我被邀请到渭南市戒毒所为吸毒青少年作法制报告,当时最小的吸毒人员只有16岁,最大的只有32岁。毒瘾发作时他们那痛苦不堪的惨状,让我震惊不已,使我回想起了我幼年时期,家人被毒品毒害的悲惨一幕,从此我发誓要将禁毒宣传进行到底。”王清泉老人回忆说,哥哥因病吸鸦片止痛,结果染上毒瘾,导致家庭一贫如洗,哥哥22岁离开人世,不久,父亲也因病去世,当时自己只有两岁。
因鸦片毒害而极度贫穷的家庭使王清泉只上了两年小学,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辛酸往事和渭南市戒毒所之行,使王清泉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毒品的危害。返回高陵后,在高陵县关工委和禁毒委的大力支持下,带着禁毒挂图和各种资料,在全县各中小学、机关、厂矿、农村,他开始了禁毒宣传工作。
2003年7月,王清泉应邀到高陵县通远镇中学办禁毒展览,在骑车前往学校的路上,下起了瓢泼大雨,为了资料不受雨淋,他脱下雨衣盖在资料上,冒着大雨推着车子在泥泞的道路上前行,由于风寒加上劳累,胃病发作,他摸出随身携带的药吞了下去,捂着胃推着自行车按时赶到学校。担心王清泉的胃病和心脏病,不放心的老伴每天陪他四处去作宣传:丈夫讲解,妻子负责“拒绝毒品”的签名活动。三个儿女则在背后默默支持着父母。
耐心帮教“浪子”成儿女
吸毒女青年阿燕(化名),17岁时外出打工,因交友不慎染上毒品,王清泉知道后与当地派出所对其进行耐心帮教,最终阿燕戒断了毒瘾,搞起了养殖,第一年就赚了2000多元,她逢人就讲:“是王老救了我。”
一位30岁的男青年因吸毒偷东西被派出所处理,王清泉和帮教小组对他制定帮教方案,还亲自指导帮他种了2亩早桃,为他联系了在沙石场的工作,使他戒掉毒瘾,不再偷盗。现在男青年不但盖起了三间平房,还买了摩托车和各种家电。
“吸毒的更需要社会关爱和理解,我像对待自己儿女一样对待他们,没事了还常去看看他们,逢年过节他们还来看望我。我最大愿望就是每个人都能好好生活。”“老而不休,离而不休,保持晚节,奉献余热,锻炼身体,为祖国禁绝毒品健康工作15年。”这是老人的座右铭。如今,老人正在制定自己的第三个五年禁毒宣传计划,准备到2011年,发展5000名禁毒志愿者,成立禁毒志愿者大队……本报记者 芮潇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