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1:IDEA_城市
RAINERPIRKERARCHITEXTURE建筑师事务所,奥地利,第一名方案设计原则该方案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个理想城市的概念:IDEA。“I”代表城市的独特性,包括了整个光明中心区的特征以及各个地态之间的特征。
策略一:带型。使中心区内的潜在区域与线形中心相连。带型把公明老城和光明新城的中心联系在一起,成为线性的中心;
策略二:密度城市。指高密度混合功能的点,吸引其他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在地块的结点提高城市的密度,不是一个细长的高层建筑,而是一个高达350米的体量,其中包含公共、半公共、私密空间,亦即公共设施,从而创造了一个垂直城市。不同水平面上的平台放大了城市地面。
策略三:都市地毯。地毯定义了一个区域,拥有独立的图案,散播出独特的个性与氛围。在某种容易操作的尺度上来创造邻里空间,利用独一无二的都市图案,创造了一种特殊的个性与气氛。它们放置在所有混合使用的建筑区域,拥有一个定义每张地毯的重叠区域。
策略四:光线所有权;
策略五:堆叠私密。要解决采光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增加房屋之间的间距,但是这不是特别的有效。因此,方案发展出了另一套解决采光问题的模式,并不是拉大建筑之间的距离,而是把很多这样的若干个体量放在一起形成私密性的空间,这样的组织方式可以把建筑的设计变得非常的多样而且丰富。
策略六:都市之种;
策略七:混合。区域中间很多功能混和在一起,并不是单一的功能覆盖所有的区域。这样功能的多种混和不单运用到建筑上,而且是运用到所有的地块当中,整个新区的建设有一个原则就是多功能的混和。
策略八:循环与变迁;
策略九:区内有轨电车。在交通流线上采用的是一个单向的环线来把内部交通和过境交通完全的分开,以解决交通压力。利用外围主干道的交通分流,串联600米-1000米的单向交通环道,设置环岛外围停车,并利用区内自动有轨电车等,实现新城区内的公交循环和街坊内的纯步行化。设计元素关键词
垂直城市:三个垂直城市沿着线性的区域中心布置,这三个垂直城市所处位置是重要的结点,而且可以把内部和外部的交通联系,通过这三个结点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这三个结点独特的形象可以作为这个地区标志性的建筑,在中心区的大部分地区,建筑的高度都控制得比较低,只有这三个作为非常高的而且独特的质量作为景观的试点,从各个视角都能够看到它。这样就可以把它们作为标志性的建筑,从各个方向来定义出光明新城的区位,也可以作为方向识别性的特征,增加这个城市的层次。这样三维的层次可以增加人们在城市内部欣赏周边环境的可能性,创造出一种垂直方向上的城市空间。所有的垂直城市都是混合功能的,一到两个功能处于主导地位。其中北部的垂直都市由行政和办公功能主导;中部的垂直都市由文化功能主导;南部的垂直都市由运动功能主导。
边线:沿着中心区主要道路形成的线形建筑带,主要作用为:围绕主要城市道路创造都市空间,把自然环境、自然景观融合到城市建设当中。几乎所有的边线都有起伏,基底通常沿着广阔的中央绿地,基底部分主要为商业、公共设施、娱乐、体育休闲、休憩设施等。沿边线以上的建筑以住宅和办公为主。
都市地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作为商业区使用,另一个部分作为居住区使用。其中商业区高度控制在50米以内,居住区高度控制在21米以内(个别塔楼除外)。
都市印象:包括了城市地毯、垂直城市以及它的带状轮廓,共同创造了这个城市的形象。主要体现在远距离的都市剪影、都市空间、混合使用的氛围、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流线模式等五个方面。分步骤地发展计划
第一期是建立一个商业的步行街,这个主要干道将老城和新城的中心区联系起来。第二步是它西边的主要管理和公共设施,包括其中一个最高的垂直城市。接下来可以沿着主要的干道发展。评审意见
该方案回应了当前我们对一个城市中心的一些理想和追求,也能够给大家展现未来的城市、新技术发展带来的一个梦想。在城市的基本结构上,它提出了街坊的范式,这是多层高密度的,这种模式在国内也尝试过多次,但都限于小的组团与局部的开发,如果能按方案设想在未来的实施中作为总体限制性的前提,可以有很多建筑师来做具体的操作,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高密度的探索,这个方案将对中国目前的新城开发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方案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