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行恩平的民歌如今唱者和听众都是头发花白的老人,当地希望通过申遗续接断层
本报恩平讯 饶新一、梁治荣摄影报道:恩平市中山公园,每天都会有上百位老人聚集在一起,他们自己带乐器,自拉自唱恩平木鱼等民歌,演唱者和听众都是头发花白的老人……记者近日获悉,恩平已正式将恩平木鱼,列入江门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并向省申报实施宣传推广,历史悠久但面临失传的恩平民歌有望得到保护并发扬光大。
据了解,恩平民歌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表演方式有独唱、说唱、对唱、小演唱、表演唱、小合唱、大合唱、二重唱及民歌剧等;就其曲种来说,有木鱼、牧歌、夹房歌、花笺歌、牛?冷、舞春牛歌、螃蟹歌、花歌、卖鸡调及禾楼歌等十多种。这些民歌,演唱起来很有特色:如牧歌又叫睇牛歌,以前的牧童成群结队在山上放牛时,经常互相斗歌,由于出自牧童之口,且又多是见景生情,随口唱出,节奏明快跳跃,很适合青少年的性格。流传最广的算是恩平木鱼。它来源于和尚颂经敲木鱼,经过几百年的传唱,形成了恩平地方独特的唱腔。
上世纪60年代,恩平木鱼风行恩平,在恩平农村,农民劳作时这个山头能听到另一个山头的人在唱民歌,这个山头唱完,另一个山头有人接着唱。当时恩平歇马村有个青年民歌手叫梁振牛,以唱木鱼闻名遐迩。他自己创作的木鱼《错嫁大炮王》、《春满锦城》、《劳武结合好民兵》、《采束鲜花送北京》参加了当时的各级文艺汇演,代表歇马村民上县、市、省汇演,均获优秀奖。1960年5月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两次被周总理亲切接见,成为南粤著名民歌手。
恩平民歌如今面临演唱及创作人员的断层,上世纪末参与恩平民歌创作的人数还有十多位,到现在却只剩下了四位,而且都已年过半百。恩平市文化局有关人士估计,如不加以保护,再过十年左右,恩平民歌也许就会失传。
为了挽救恩平民歌,恩平市政府今年初出台文化政策,由政府文化部门对恩平民歌进行搜集整理和推广,并解决老艺人的创作经费;还计划将民歌引入当地中小学业余音乐课教学,使民歌后继有人。
上图:街头是民歌的舞台。如今在恩平民歌这老年人的传统领地,年轻人也开始参与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