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成立20年、其间从事长达15年非法认证的全国牙防组,于上月末被其主管机构卫生部撤销。此前相当长的时间,在牙膏、口香糖等口腔保健品广告中频繁出现的“全国牙防组认证”遭到广泛质疑,在北京和上海,全国牙防组都面临起诉。
全国牙防组假认证、真收费的操作由来已久,而组成该丑闻的系列事件都已从各方面厘清了这一机构的真实面貌。从1992年起,牙防组开始为牙膏等口腔保健品进行认证,先后为佳洁士、两面针、乐天木糖醇等数十种知名品牌口腔保健品作过认证。作为认证的报酬,相关企业向其提供大量捐赠,其中数额最大捐款高达1000万元。事态发展至今,根据国家2003年实施的《认证认可条例》,全国牙防组不具备相应认证资格、理应承担最高50万元罚款、并没收一切违法所得等技术性问题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争议。但这一丑闻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机理?牙防组如何炮制一件件“皇帝的新装”?那些自觉伤情严重的消费者究竟遭到了何种类型的伤害?
简言之,全国牙防组批发的认证标志之所以畅销,根本在于它依托于卫生部独一无二的行政背景,甚至是主动依恃行政权隐秘的扶持,供应了一种足可征服厂商与消费者的权威形象。这一加盖在牙膏和口香糖上的隐形“国字号”权威形象,再通过强势的电视广告进行反复播放宣传,传递着“产品质量超群、放心购买”等心理暗示。
那些信仰了此种权威的普通消费者应该受到责备吗?在日常生活而非政治领域,他们对从行政资源衍生的权威多少会自觉降低戒备心,更何况一旦顺从这种权威逻辑,还可以在购物中减少寻觅的成本。可吊诡的是,全国牙防组丑闻逐渐明晰以后,民众却从中体会到了几乎无可承受的愤怒。这是为什么?无论其性质如何不符国家法规,全国牙防组并没有推荐假冒伪劣产品;甚至于,牙防组对含氟牙膏在全国的推广还做出过贡献。可是,这些依托假认证产生的相关裨益,在消费者洞察牙防组以权威之名行欺骗之实后,反而有可能加深民众受愚弄的程度,加重他们极端沮丧的心理。显然,对一种特殊形态的权威的迷信,以及该权威的破灭与堕落,两者间落差巨大。尤其是,宝洁公司捐千万元以谢认证、非官非民的牙防组却可规避惩罚等实情被披露后,此种心理上的裂痕将会扩大,进而动摇对此前权威的认同。
从牙防组面临最初的质疑至今,甚至从国家4年前颁布认证条例算起,由卫生部高级官员担任组长的全国牙防组完全有时间、有资金将自身“漂白”成合法的认证机构。以牙防组专家的智商和影响力,这等事情不该难办,为什么非要一直等到它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一种解释是,牙防组非官非民的性质既是它建立认证权威的凭依,也是它走向合法化的障碍。其间处境微妙:若完全成为市场化主体,那它在竞争性的认证市场就很难利用既有的行政权力,树立权威形象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其资格认证标志恐怕一钱不值;若彻底从非官非民的混沌状态中抽身,退回其合理疆域内,行政权就很难有名分介入认证市场以获取相关收益。
作为畸形的认证组织,全国牙防组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其之所以制造了丑闻的核心动因依旧在。在它受到第一声质疑开始的漫长时间里,它制造的权威幻觉始终没能被及时消除、破解。对此,国家认监会不能说尽到了监管的职责。眼下,卫生部放出狠话:牙防组即使撤了也要把其经济问题一查到底。参照行政权一贯缺乏真诚自省的现实状况,也考虑到牙防组制造“权威认证”的背景及历史,且等着看丑闻如何收拾残局吧。
欢迎回应:shelun@188.com博客:blog.oeeee.com/shel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