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叶明蓉 通讯员潘明亮 易海涛
粉红色的绢纸剪成“心”形;上面,点缀着用其他颜色绢纸剪成的小“心”。“母亲节就到了,我没有钱给两位妈妈送花,就自己做了一份小礼物,代表我的一颗心!”前晚8时许,在汉阳区晴川街举行的“聊天妈妈”与帮扶女孩同乐会上,11岁的晓莹将两份特殊的礼物送给两位“朱妈妈”。
晓莹家住汉汽社区,8岁时,爸爸因癌症去世;之后,妈妈也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晓莹只好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但爷爷奶奶年近七旬,且身体多病,晓莹的生活陷入困境。
2005年10月的一天傍晚,汉汽社区计生委员朱福琴入户调查,走进了这个贫寒之家,看到的情景让她心痛不已:由于怕耗电,昏暗的房内连台灯都没开;靠墙一张桌上,一个小女孩蓬乱着头发,独自看书。
几天后,朱福琴带着崭新的学习用具,再次来到晓莹家,告诉她安心读书,因为已为她申请了低保。“晓莹,有什么困难,就到社区找我。”临走时,朱福琴叮嘱晓莹。
从此,朱福琴把晓莹当成了自己的女儿。每到新学期开学,她都会为晓莹准备好书包、笔盒等学习用具;每次社区活动,都会把她带到身边;六一期间带她唱歌;春节期间带她上龟山顶玩滚环……渐渐地,内向的晓莹变得开朗起来,并成了班上的文艺积极分子。
去年11月,朱福琴离开汉汽社区到市场办工作,晓莹非常失落。
2007年元旦,汉汽社区收到一封来信,是晓莹写的:“……我和我的‘朱妈妈’一起度过了快乐的365天,她经常陪我读书、写字,教我做人的道理,我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妈’。她现在调走了,我有点伤心。我多想再有个妈妈!”
看了信,社区干部们心里酸酸的,赶紧指派年轻的朱琳,与晓莹结成帮扶对子。
知道前晚要举行同乐会,晓莹偷偷准备了两份礼物,并表示一定好好学习,用成绩来报答“朱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