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昨天上午,首届全国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能开发研讨会继续在川大附中(12中)举行。川大附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何平为50名高一学生上的以“性”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课引起了专家们的极大关注。
在40分钟的时间里,何平大谈“性”话题,学生们虽然感到听起来害羞,但最终对青春期的“性”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对于中学生来说,为了爱和一生幸福,“性”最重要的是等待。何平称,全国大约只有10%的学生是在学校、老师那里获知“性”知识的,他呼吁学校真正让健康的“性教育”走近每一名中学生。
老师提问 学生八成以上回避
昨天,课一开始何平就直奔主题:“你们是怎样认识性的?请写在纸上。”5分钟后,答案汇集到何平手中:“性是本能,生理需要!但很害羞。”“性是美好的、幸福的、神秘的、好奇的!”“性,我们总是在回避!”“性是恶心的,脏,怕生病!”“想恋爱、想谈性,但怕受伤!”“学习,不谈性!”
记者课后统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性”感到好奇,想了解,但80%以上的学生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谈性、了解性,只能在私底下进行,这是绝对稳私,如果把性与我们中学生扯上关系,那他(她)就完了,肯定会被冠以坏孩子的名号。”一名女生接受采访时说。
数据说话 学校有必要进行性教育
何平在课堂上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全国有52.5%的中学生通过报刊杂志认识“性”,55.71%的学生通过影视广播,26.43%是通过网络了解“性”,而真正从学校,通过老师获知“性”的,只有约10%。而现实是,报刊杂志、影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性教育“,更多的是“诱惑”,因此学校非常有必要进行性教育,通过正规渠道交给学生科学的性知识。
在看完一组关于中学生科学性教育的短片后,原来对于“性”还比较害羞的学生们活跃了起来,他们讨论后认为,中学生在面对青春期的性问题时,应该有自己的准则,有健康的生活、学习以及交往方式,拒绝诱惑。
专家呼吁 性教育需要专业的老师
来自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这堂课大声叫好。来自石家庄的一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说,在中学开展性教育课,难度很大,性教育课并没有真正走进校园。现场90%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称,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自己,都是谈性色变,当遇到一些特别敏感的话题时,许多老师都难以启齿,因为性教育课还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客串”性教育老师本身就很说明问题,性教育需要专业的老师,而现在还没有。
何平说,中学生需要了解“性”,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需要了解在青春期各自身体的变化,这也是知识。
本报记者 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