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紧紧围绕杜青林同志所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对“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四项任务充满紧迫感和责任感。
代表们一致认为,“奔富裕”是必须肩负的执政使命,“求发展”是必须抓好的执政要务,“促和谐”是必须坚持的执政追求,“树新风”是必须展示的执政形象,“四项任务”代表了全省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应当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自觉的价值追求和实际行动。
党的执政理念在富民强省的实践中升华。任务已经明确,思路已经明晰,代表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一个话题:应该以什么样的行动和举措,把“四项任务”落到实处?
落实“四项任务”
就要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本
在党代表们看来,落实“四项任务”,要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本。只有在发展中富民,在富民中发展,才能把“四项任务”落到实处。
对于中江县南山镇党委书记林秀兰代表来说,“奔富裕、求发展”的关键是农民增收。南山镇是典型的农业镇。“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农民增收。今年我们定下了人均增收300元的目标。我们必须带领群众不断发展生产,才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林秀兰对此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
富民的重中之重,是占全省总人口2/3的农民的增收。
“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直接决定全省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省奔富裕、求发展目标的实现。”成都市第一、二农科所所长张汝全代表认为,应该把农业科技作为农业综合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民可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和引进。
落实“四项任务”
就要切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四川,以人为本是根本的价值取向,民生问题受到代表们更多的关注。
自贡蜀光中学教师王茂代表坦言:“学校之间的无序竞争,城乡之间、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是教育领域的不和谐因素。”王茂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后,农村的孩子回去读书了,但是,如何调动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如何保证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这是农村教育走上和谐之路必须解决的问题。”
代表们认为,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大学毕业生、下岗职工和进城农民就业难交织在一起……种种矛盾和问题,考验着构建和谐四川。
落实“四项任务”,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和谐社区,惠民为民是核心。”德阳市旌阳区旌阳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小兰代表说,要本着多下一份功夫、多做一点事情、多帮助一户群众、多献一份爱心的原则,真正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成为名副其实的“惠民工程”。
“社会惟有和谐,发展才有保障。”对于这一点,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向杜梅代表深有体会:“近几年,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冲突加剧而引发的大量矛盾纠纷涌入法院。司法的过程就是不断化解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向杜梅说,在采取畅通信访渠道等一系列措施后,2006年,省高级人民法院涉诉信访总量比上年下降42%。从上访中“解脱”出来的老百姓,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奔富裕、求发展”。
落实“四项任务”
就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
“党委政府要多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阆中市水观镇党委书记黄凤林代表对“树新风”有很深感受:“只有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我们的工作才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才会成为现实。”
黄凤林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水观镇曾因矽肺病人及遗属上访而无法开展工作。黄凤林上任后,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他们,要求一个镇干部要帮扶6个矽肺病人或遗属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在黄凤林带动下,水观镇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把“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化为实际行动,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
王茂代表认为,弘扬新风正气,既要强调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大力表彰、宣传老百姓身边实实在在做事的好党员,形成良好导向。本报记者陈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