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扬:让“民告官”不再难,要有硬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日前谈加强行政审判
当前,老百姓打行政官司压力大、难度大。不少群众既对法院是否“官官相护”、能否秉公执法心存疑虑,又对获得公正裁判充满期盼,有的法院怕得罪政府或有关行政机关,不敢行使司法监督权,一些地方限制当事人诉权的“土政策”还没有彻底清除。人民法院是人民的法院,让“民告官”不再难,必须拿出硬措施.
资料图片:3月13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行政诉讼,让公民可以在法庭上与行政机关“对簿公堂”,反映了公民法律地位的提高,展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在当前的司法环境和社会环境下,老百姓打行政官司压力大、难度大,不少群众既对法院是否“官官相护”、能否秉公执法心存疑虑,又对获得公正裁判充满期盼。
这些年来,我国行政审判工作的审判领域不断拓宽,案件类型不断增加,司法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保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可以预见,人民群众通过“民告官”这一诉讼渠道解决行政争议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行政审判工作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些法院的领导同志,对行政审判工作认识不够,导致少数法院行政审判机构不健全、审判力量不足、队伍不够稳定、审判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有的法院认为行政审判难度大、风险大,怕得罪政府或有关行政机关,不敢行使司法监督权;有的法院明知行政行为违法,却违心裁判,违法办案;有些行政案件质量还不高,个别案件久拖不结;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非法干预行政审判的现象,限制当事人诉权的“土政策”还没有彻底清除等等。
行政审判中,公民、法人一方处于弱势,行政机关处于相对强势地位,人民群众对于公正的期待尤为迫切。如果行政审判的质量和效率不高,行政争议得不到及时解决,增加民怨,加剧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还会严重损害法律的尊严和人民法院的权威,甚至使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丧失信心,对社会的公平正义产生怀疑。
让“民告官”不再难,必须拿出硬措施,切实解决行政案件应当受理而不受理,或者不依法及时受理,导致行政诉讼“告状难”的问题;切实解决应当撤销违法行政行为而违心迁就、违法办案,或者审判效率不高、久拖不结的问题。人民法院是人民的法院。要通过依法审理行政案件,妥善化解行政争议,以及时的司法救济保护民权,以优质的服务减轻民负,以快捷的审判解除民忧,以公正的裁判保障民利,以有力的执行实现民愿。(记者吴兢)
形象地称为“民告官”的行政审判,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在20多年的时间里,行政审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与刑事审判、民事审判并重的三大审判之一,有效地化解了官民矛盾,促进了官民和谐。”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五次全国行政审判工作会议上表示。
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显示,2000年~2006年,全国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近64万件,受理案件范围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案件种类达到50多种。
资料图片 用法律为政府部门纠错的农民浙江奉化市张召良 来源: 央视《新闻会客厅》
依法审理“民告官”案件,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水平
北京城中央部委云集。各地对中央部委的“民告官”行政诉讼案件也因此而集中。据《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国务院各部门中,有49个部门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辖区,其中有29个部门近年应诉过行政诉讼案件。
“红头文件”逃不脱“民告官”宿命?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它是一个国家法制化水平的重要一环。试想,当政府机关的行为都要接受司法的合法性审查,这不是体现国家法制水平的标准是什么?对于一般的行政诉讼案件,民众和司法机关很容易做出是否受理得判断。但是,行政机关的管理行为千差万别,新事物又不但发生,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就带有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法治国,“红头文件”逃不脱“民告官”宿命。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