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北京晚报》《南方日报》报道昨日是母亲节,一些媒体将目光聚焦在一个特殊的群体那些为子女捐肾的妈妈!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全国范围内成功的肾活体移植手术当中,约八成是“老捐小”,而“小捐老”的较少。
儿子健康是最大礼物
“感谢妈妈,您把肾捐给了我,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儿子,你健康地活下去,就是给妈妈最大的节日礼物……”12日上午,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一个礼堂里,来自山西、甘肃及陕西等地的7位母亲,因为给儿子捐肾而走到了一起,共同接受7个儿子送给她们有生以来的第一份母亲节礼物。她们伟大的母爱,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为何少有“小捐老”?
在记者的采访中,医生提供的一组数据让记者唏嘘不已:现在全国范围内成功的肾活体移植手术当中,大约80%是上辈给下辈提供肾源,其次是同辈兄弟姐妹和夫妻间的供肾,而子女给父母提供肾源的较少。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医学伦理专家、广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刘俊荣教授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他们觉得“老捐小”,值。这一结果体现了中国人“儿女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的观念。
几位捐肾的母亲也都认为:我年纪大了,儿女还年轻,用我的健康或生命去换得儿女多活几十年,值得!
“小捐老”就亏了?
晚辈给长辈捐肾的为何这么少呢?刘教授指出,其实不光肾移植,其他器官移植的情况也是这样,这与一些客观因素有关。比如,我国关于人体器官移植有明确规定:禁止将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器官供体。而进入青年的,父母又不忍心让孩子没结婚就“亏”了身体。结了婚的呢,子女承担了更多新的责任。因此,“小捐老”的情况就比较少。另外,长辈往往认为,晚辈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晚辈对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撑也更重要。因此,很多子女即使愿意给老人捐器官,老人也不会同意。
刘俊荣指出,随着现代社会人们个人意识的觉醒和医学水平的进步,器官移植的风险会慢慢降低,“老捐小”与“小捐老”这一悬殊比例也会慢慢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