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见证奢华”,“新豪宅,彰显财富拥有者的非凡品位”……当买不起房成为大多数人的苦恼时,铺天盖地的房地产广告用词显得格外刺眼。这些炫富的广告语深深刺痛普通民众的心。北京市政协委员吴文凯认为,这类广告折射出强烈的贫富反差,有违和谐社会理念,应该加以整顿。
在房价虚高和畸形的背景下,类似“奢华”、“豪宅典范”、“上流人家”、“世家”、“公馆”、“皇家”、“至尊”等炫富广告,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刺激着人们的欲望,挑战着普通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是,客观地说,这种炫富广告,只是一种宣传手法,而且折射出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贫富差距较大,以及由此造成的一种失衡与断裂感。
如今,虚高的房价,使得拥有一套住房成为许多人不能承受之重。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的房屋贷款市场达2270亿美元,规模居亚洲之首。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份调查则显示,目前70%的城市居民没有能力购房,只能“望房兴叹”。
然而,这绝不意味着没有人能买得起豪宅,事实证明,豪宅可以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许多出手阔绰的富人可以轻松地拥有。2006年12月14日《中国证券报》报道,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这在中国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中国理财市场》报告显示,在中国,财富的聚集程度很高,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
因此,在这样一个现实面前,对于房地产商来说,大打“奢华”牌,既是经营的策略,又是在普通国民购买力不高的情况下的无奈选择。因为在房价虚高的情况下,只有一小部分富人才能买得起这种豪宅,才是其潜在的销售对象与客户。
上个世纪90年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图海纳说过,当时的法国就像在跑一场马拉松,每跑一段,都会有人掉队,会有人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有学者则指出,这种现象正局部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而现在,各个城市随处可见的房产“炫富广告”,何尝不是对这种“掉队”现象的一种折射?
“炫富广告”的确在无形中伤害了普通百姓。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真正的问题并不出在“炫富广告”上。“炫富广告”所反映的,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社会现实。如何通过制度的建构来消弭较大的贫富差距,如何使“奢华”、“豪宅典范”、“上流人家”、“世家”、“公馆”、“皇家”、“至尊”等刺激字眼,不再出现在房产广告上,如何使人们不再掉队,不再被甩在社会结构之外,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