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离不开水,节水灌溉才是蔬菜产业今后的路。王大伟摄 |
这些苗苗是胡荣一家一年的希望。李彦宏摄 |
本报驻张家口记者 李彦宏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气候较冷,毗邻京津,独特的自然及地理条件使该地区的错季蔬菜产业近几年来发展得红红火火。一份数据显示,2006年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全年种植蔬菜69万亩,产量285.6万吨,产值达19.9亿元,近200万农民从事蔬菜种植。
另一方面,坝上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属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
一喜一忧的局面摆在了坝上政府及菜农的面前,如何理顺眼前的经济利益与子孙后代喝水问题的关系,着实需要从长计议。
今年3月26日,张家口市全面叫停坝上地下水开采,张家口市市长郑雪碧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发出了“坝上禁水令”:从今年起,坝上不准新增一眼井,严格控制蔬菜种植面积,加快发展节水农业。
菜与钱与水
进入5月,当很多地方已经绿树成荫的时候,在塞外山城的坝上地区却依然很难看到绿色,平坦广袤的坝上到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黑黄色的土地。这个时候,也是坝上农民小规模春耕开始的时候。
但对于坝上的菜农来说,工作很早就开始了。
5月4日,张北县张北镇赐儿山行政村杨棚庄村60岁的农妇胡荣揭开自家的育苗大棚,看着长得绿油油的莴笋苗子,胡荣脸上漾着笑容。
早在一个月前,胡荣和62岁的老伴武连枝就在大棚里育好了苗,等到苗子长好了,再把这些苗子分开栽种到大田里。胡荣的儿媳妇李燕青说,这些苗子一到大田里就得开始大量用水了。
胡荣和老伴、儿子、儿媳一家四口以种菜为主业,每年全家种蔬菜十多亩。说起自家的收入来,武连枝略带自豪地说:“遇到蔬菜好价钱的时候,哪一年的收入也都在三五万元。”李燕青笑眯眯地补充道:“那还是刨去家里一年所有的开销,到年底净落的钱。而且还是想吃啥就吃啥,什么时候想吃肉就买。”
杨棚庄村是张北县较早开始种植蔬菜的村子,目前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以种菜为生。
5月4日这天天气不错,风不大,杨棚庄村几个老人在村口晒着太阳。69岁的老人李义简单算了算:“到今年,村里大批种菜有7年的时间了。”7年间,杨棚庄村农民的生活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一户收入三五万是再平常不过的了,有的“会种菜的”赶上好价钱,一下子挣几十万的也有。
种菜已经给这里的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种菜全靠水”,在没打机井之前,坝上靠天吃饭的旱地庄稼年年都很难保证收成,干旱的坝上谈种植蔬菜无异于天方夜谭。可是,自从有了机井,坝上祖辈留下来的耕作方式从此被颠覆。
“一亩白菜,从栽种后到砍收至少得浇四五次水,一次至少得浇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就30吨水。”武连枝多次重复着这句话:“种菜全靠的是水。”
现在整个赐儿山行政村一共有40眼机井,全都是用来抽水浇地的。武连枝说,种菜7年多了,到现在有一眼井基本上已经出不来水了,其他井还都能用。对于这些井的水位的升降,武连枝说,他们没有注意这个事情。
用来浇地的水,农民们只需缴纳抽水的电费,按照政策规定,农业是不收取水资源费的。武连枝说,一亩地一年下来,浇地的电费差不多二三十元钱。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