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了三次,才给孩子挂上号,等了三个小时。”朝阳医院里,从双桥赶过来给孩子做伤残认定的单先生说。昨天下午,朝阳医院伤残认定的挂号单从30张加到了100张。从5月1日起,本市陆续开展了对无固定性收入重残人生活补助的审批工作。
昨天下午3点左右,朝阳医院门诊楼的4楼,单先生的儿子坐在轮椅上,望着第6和第8诊室的房门,一动不动。那里是进行伤残认定的地方。与他在一起等候的,除了他退休的父亲,还有近百名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属。
单先生满脸是汗,不住地喝着矿泉水。他说他们早晨就从双桥赶过来挂号,但原本的30个号早就挂完了,“我们跟医院说明了困难,人家给我们加了号。今天医院加了70多个号”。单先生已经觉得很高兴了,“我已经来了三次”。
三周以来,朝阳医院门诊楼四楼每个星期一下午都是在极度繁忙中度过的。门诊部的相关负责人说每周一下午1点30分以后都是他们做残疾认定的固定时间。两周前,做认定的人数突然激增,“我们在职的有资格做认定工作的大夫只有一个,只得现请回一名退休的专家”。
而在海淀医院,参加认定的残疾人已经被安排到了8月份。同样,北京六院、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第六医院等医院,认定的残疾人也与日俱增。
市残联的相关工作人员说,由于许多老残疾证没有标明伤残级别,而重残级别又有明确的规定,这是最近残疾人认定人数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昨天,记者以残疾人家属的身份咨询了市残联的工作人员。相关工作人员说由于每个区的残疾人数量不同,所以不容易统一安排时间,只要各区制定的时间具有可操作性即可,“全市有几万残疾人,统一工作不太好做”。而在操作上,各区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朝阳区的残疾人是在区残联开出残疾证明后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安排。海淀区则是让各街道安排时间集中去医院办理鉴定。该区残联的工作人员张女士说,街道既可以选择统一发车去医院,也可以个人自己去,这样的效率比较高。
“我就觉得这么热的天,医院也不容易,我们排队这么长时间也挺辛苦。”单先生说。(满羿 宋文静)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