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初夏走访八卦洲,五四村年逾古稀的老人戴秀英硬是拉着记者看树。“这株桂花是我今年栽的”,走了没两步,她又指着一株金丝垂柳说,“这株也是。”一连数出几株,她开心地说,“这里的树都是村里人自个儿动手栽的。
老人说树,同行的街道工作人员却说河。
通江的十里小江河,是八卦洲的母亲河。半个世纪前曾是沿河6个村3000户人家的饮用水源,那时候水清得老远便能看到鱼影子。后来,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小江河便“不见”了:河岸上冒出1200座旱厕、披棚,把河挡得严严实实;少数村民还私下用电网打鱼,河里频传电击的噼啪声,连“鱼孙子”都被他们打去了。生态链断了,河里水草丛生。村民们痛心地说:“小江河在上世纪70年代养鱼,到了80年代只能养鸭,到了90年代都能养鸡了。”
戴秀英老人栽的树,就在小江河边,20天前刚刚栽下去,成为半个世纪以来母亲河岸栽下的第一批绿化,难怪老人说到树便激动不已。而出人意料的是,这短短20天,小江河的10里死水变活了。从上坝到下坝,汩汩流淌的小江河两岸,旱厕、披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3.6万株凭河临风的大树。10万平方米既能固坡,又能防火,而且四季常青的白三叶草坪地被,还是南京林业大学半个月前刚刚为街道推荐的品种。在五四村口,街道花了20万元专门从浙江买来的一台船用割草机已“功成身退”。
“速度,来自村民共建。”街道工委书记秦志刚说,启动这项工程前街道一直在犹豫,按照估算,整治十里河道两岸没个四五百万元根本启动不了。可听说这一消息的村民们坐不住了,个个嚷着要整治;可以说,工程是硬着头皮启动的。没想到的是,整治到哪里,哪里的村民便一齐动手,拆违、绿化,村民没让街道花钱请一支工程队。竣工一结算,整个工程投入仅100多万元。
而今,八卦洲街道正着手规划母亲河新一轮的发展。年内,十几万斤鱼苗将投放入河,传统的龙舟赛也将开上河面。秦志刚说,靠这两项举措的带动,沿河6村3000户村民无疑有了新的收入增长点。
南京日报记者 刘远 通讯员 王勇 周丽华 吴昌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