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围绕东四八条胡同北侧的拆迁问题引发关注。昨天下午,东城区有关部门对此作出回应:这部分胡同是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控制区”而不是“重点保护区”。东城区文保所所长李仅录表示,在“建设控制区”,在规划、土地、房管等部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保护性建设。他强调,这片拆迁区域没有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普查单位,也没有挂牌保护院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出台,此前曾有人质疑这一区域改造的“专家论证”部分及拆迁手续是在新总规出台之前,因而未能考虑到文物保护问题,昨天相关方面提供了专家论证意见的复印件,显示的时间为2006年10月。
“专家论证”与拆迁手续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出台之前完成,未考虑文保问题?拆迁之前未征求文物部门意见?———
本报记者报道 东四八条胡同是拆还是留?近日,围绕此处的拆迁问题引发关注。昨天下午,东城区有关部门对此作出回应:这部分胡同是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控制区”,而不是“重点保护区”。
东城区文保所所长李仅录表示,在“建设控制区”,在规划、土地、房管等部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保护性建设。他强调:“这片拆迁区域没有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普查单位,也没有挂牌保护院落。”
开发商:设计方案得到了专家认可
记者昨天看到一张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制作的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图,“重点保护区”用实线圈起,而包括此次拆迁区域在内的“建设控制区”则位于虚线包围内。
“我们的设计方案经过了三次比较大的变动,其中第二次由北京古代建筑研究所牵头设计,第三次又请郑孝燮、王世仁、李准等专家进行了论证。”这片区域的开发商、北京中保嘉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白华说。
该公司在一封致北京市文物局的“关于东四八条至九条危改项目用地拆迁情况的复函”中称,设计方案“不仅完整保留了东四八条、九条原有的胡同尺度和格局,在建筑形式、色彩选择、材料运用等方面也完全与周边的老建筑融合”。
白华介绍说,未来这片区域将建设为一栋写字楼以及一套四合院,均为地上6层、地下3层,整体风格为清末民国初期风格。新的四合院将对外出售。东四八条胡同北侧10米宽的区域将建设成一层的平房,与胡同对面相对称。
三条质疑逐条回应
据介绍,该公司将把东四八条至九条间的区域划分为一区(东侧)和二区(西侧)两个部分,这次拆迁的是一区剩余的三分之一建设用地,涉及居民80余户。此前的2002年至2004年已经完成一区拆迁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白华介绍说,一区剩下的旧四合院将全部被拆除,而二区的设计方案目前还没确定,“但肯定按照微循环的方式做”。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出台,此前曾有人质疑这一区域改造的“专家论证”部分及拆迁手续是在新总规出台之前,因而未能考虑到文物保护问题,昨天相关方面提供了专家论证意见的复印件,显示的时间为2006年10月。其中,著名古建专家王世仁的意见是:“东四八条危改项目不在故宫缓冲区内,也不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在详规修编以前应按原定高度18米建设,不必拘泥‘四合院’,但要保护较好的四合院遗存。”
有关方面也为记者提供了行政许可文件,文件显示,此次拆迁的相关手续是在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完成的。而提供文物保护方面意见的是东城区文委2003年6月26日的一份书面文件,文件称,该区域“没有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普查登记单位”。
市文物局昨未表态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62条中称:积极探索适合旧城保护和复兴的危房改造模式,停止大拆大建。
记者联系此前曾发函反对拆迁的市文物局,对方未表态。
白华表示,这一项目将继续进行下去。
相关链接
“重点保护区”与“建设控制区”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解释:“重点保护区”要保护该区的整体风貌;要保护街区的历史真实性,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建设要采取“微循环式”的改造模式,循序渐进、逐步改善。
而“建设控制区”内新建或改建的建筑,要与重点保护区的整体风貌相协调,或不对重点保护区的环境及视觉景观产生不利影响;进行新的建设时,要严格控制各地块的用地性质、建筑高度、体量、建筑形式和色彩、容积率、绿地率等,要避免简单生硬地大拆大建,注意历史文脉的延续性;要注意保存和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传统的街巷、胡同肌理和古树名木。
现场探访
北向两间房屋顶被掀
是拆还是留 居民分两派
本报讯
(本报记者 苏海涛 实习记者 蔡琰琰)
昨日下午5时许,东城区东四八条胡同9号院内一片狼藉,正对着院门的西侧两间共计20余平方米的北房屋顶被掀掉,进门的门廊和窗户都被拆除,房间内到处都是废弃的木条、砖块等建筑材料。据住在东侧的一位女士介绍,前天上午8时30分许,6名拆房工人在30分钟内把房子拆了。
最近两天,东四八条胡同的近百户居民之间的气氛显得有些奇怪。因为拆迁,这条胡同昔日里“好得像一家人”似的街坊邻居们分成了“主留派”和“主拆派”两个阵营。在绝大部分胡同居民的意识里,留与拆,都与“文保”无关,他们关心的,是拆迁后自己能获得多少补偿。
私房房主们的代表、1号院的高奶奶表示,要维护老北京的原貌,房子一定不能拆。住在11号院、今年64岁的王奶奶则称,自家的院子占地面积近500平方米,是标准的老式四合院。“在我5岁那年,我们一家就搬到这个院子来,对这房子的感情可深着呢!”
住在9号院的几名住公房的街坊则认为她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去我们家看看去。”住在东侧北屋的女士指着一间刚刚容下一张床的小屋告诉记者,女儿、女婿就住在这里,“厨房跟卧室总共10平方米,中间用帘子隔着。”她说:“只要达到我们的要求,立马就搬,干吗不搬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