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五年来,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新成就令人瞩目。2006年,广州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突破6000亿元,比2001年接近翻一番;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729亿元,占全省的1/3强;城市环境不断改善,2006年成功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
省第十次党代会前夕,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接受记者专访,就广州市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了生动具体而又高屋建瓴的阐述。
朱小丹说:
———广州只有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上走在前面,才能以先行姿态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适度重型化是广州必经的发展阶段,关键是如何把握“适度”二字。所谓“度”,我理解主要是指环境的许可度。今后,重化工业在广州还会有发展,但不是无节制的发展,决不允许突破环境的许可度。
———为了追逐眼前的GDP而置环境代价于不顾,甚至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这不是政绩,而是最大的败绩。“创模”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切从零开始。
———实践表明,解决外来流动人口问题,堵不是办法。有一定的准入门槛,比如进城的人要有职业,是必要的,但主要还得靠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改善服务、有序管理。
———广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有必要也有条件建设成为区域自主创新中心。在自主创新领域的竞争中,广州应取追兵姿态。
「关键词」科学发展
这几年,广州是在全省推动科学发展的大势中前进的。
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走上以人为本、又好又快的路子。
科学发展大势中“闯出一条新路”
记者: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广东率先践行科学发展观,开始转入科学发展轨道,“闯出一条新路”。请问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广州在“闯出一条新路”方面有什么具体体现,有什么最精彩的手笔?
朱小丹:正如你所说,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后的5年来,在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进程中,广东再一次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这几年,广州是在全省推动科学发展的大势中前进的。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开始走上以人为本、又好又快的路子,较突出地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两个适宜”(适宜创业发展、适宜生活居住)的城市发展目标更加牢固地确立起来。在实现“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的基础上,历经8年努力,广州实现了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
200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比2001年下降11.4%,2006年全市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比2001年下降39.2%,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下降25.5%.二是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汽车等支柱产业的崛起,进一步奠定了广州作为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地位。200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已达8112.40亿元,比2001年增长135.5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5年提高63.2%,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三是进一步促进了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5年来全市GDP年均增长14.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2%.2006年底GDP达606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729亿元,广州以不到全省1/4的GDP,提供了全省1/3强的财政收入。
四是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市已于1999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今年将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乡低保群众全面实现应保尽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4.5%,5年新增就业人数约250万人次,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关键词」创模产业布局
“创模”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切从零开始。
今后,重化工业在广州还会有发展,但不是无节制地发展,决不允许突破环境的许可度。像广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最终要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创模”成功与产业优化有直接关系
记者:我国正进入适度重型化发展阶段,广州要保持高速发展,必然要率先进入这一阶段。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加强,中心城市的人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广州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重型化阶段带来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广州为什么能够成功“创模”,实现重游珠江?这背后给人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朱小丹:广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特大型城市,环境保护关系着这座城市的兴衰,关系着上千万广州市民的福祉。适度重型化是广州必经的发展阶段,关键是如何把握“适度”二字。所谓“度”,我理解主要是指环境的许可度。今后,重化工业在广州还会有发展,但不是无节制地发展,决不允许突破环境的许可度。缓解重型化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根本出路在于产业结构调整,重化工要搞,但每个项目都必须实现节能减排降耗指标、达到国际先进环保标准,更重要的是要把主攻方向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像广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最终要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广州“创模”成功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直接关系,例如老城区“退二进三”,近几年关闭、停产、搬迁的大型工业企业就达147家。再就是坚持整治与建设两手抓。一手抓环境综合整治,政府每年投入环保的资金都超过200亿元,把水污染整治作为重中之重,动真格抓珠江两岸截污工程、河涌整治和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去年畅游珠江活动的举行,显示了水环境整治的成效。与此同时,大气污染整治也加大了力度,去年广州空气环境优良天数为334天,“禁摩”之后,空气会更好些。另一手是抓生态环境建设,总投资达23亿元的“青山绿地”、“蓝天碧水”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新增绿地面积131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6%.“创模”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很多,最大的启示,是城市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树立起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的政绩观。为了追逐眼前的GDP而置环境代价于不顾,甚至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这不是政绩,而是最大的败绩。“创模”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切从零开始。
「关键词」服务与管理
实践表明,解决外来流动人口问题,堵不是办法。有一定的准入门槛,比如进城的人要有职业,是必要的,但主要还得靠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改善服务、有序管理。
靠法治平衡人员流动与社会稳定
记者:作为广东省乃至华南的中心城市,广州市有巨大的人流物流,这是经济繁荣的象征。但巨大的人流特别是庞大的外来人口群,也给广州的治安带来巨大压力,广州如何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带来的这种压力?如何在保持经济繁荣、促进人员流动和确保社会稳定方面找到平衡点?
朱小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对于大城市的服务和管理能力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2006年我市办理暂住登记的外来流动人口就达399万,其中大多数人对广州的经济发展是有贡献的,对他们要一视同仁、搞好服务。但庞大的外来人口群给广州社会管理和社会治安带来压力也是回避不了的事实,缓解压力、维护稳定,主要看我们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近几年,广州坚持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和基础工程来抓,下了很大功夫,普遍建立了市、区、街三级服务管理机构,完善了以IC卡暂住证为依托的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组建了6000人规模的出租屋管理员队伍,推行了“小区式”、“旅业式”、“捆绑式”等新的管理办法,形成了社区、警区、安全文明小区三区联动的服务管理模式,全面开展了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普遍建立社区综治中心,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根社区。坚持数年这样抓下来,是有成效的,可以说,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已经上路了。
近年来,广州社会治安形势有所好转,群众安全感有所增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抓住了出租屋、外来流动人口管理这个源头。实践表明,解决外来流动人口问题,堵不是办法。有一定的准入门槛,比如进城的人要有职业,是必要的,但主要还得靠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改善服务、有序管理。寻求人员流动与社会稳定的平衡,最终要靠法治。目前我们的服务管理都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今后要突出抓两条,一条是加快推进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网络化、信息化,一条是继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兄弟城市在这方面创造了很多管用的经验,我们要很好地学习借鉴。
「关键词」角色定位
广州对全省贡献的大小,最终看综合服务功能的强弱。
要紧紧依托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和空、海港等重大枢纽,为全省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综合服务。
综合服务功能决定广州贡献大小
记者:广州不但是广州人的广州,也是广东省的广州,乃至华南和泛珠三角的广州。广州如何在更宽广的视野下给自身的发展定位?如何通过谋全局来谋一域?广州如何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如何尽到一个经济大市的政治责任?
朱小丹:统领广州发展,必须有很强的大局观。要坚持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思考和行动。坚持局部服从全局、服务全局,在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的进程中发挥中心城市应有的作用。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这是广州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选准角色,着力建好“两大体系”,完善“四个中心”,增强“四个功能”。“两大体系”,一是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代市场体系,二是具备区域枢纽功能的基础设施体系。“四个中心”,就是以集约化、国际化、高级化为标志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以信息、金融、物流、会展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支撑的自主创新中心,以岭南文化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互交融为特征的区域文化中心。“四个功能”,就是集聚辐射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外向带动功能和文化引领功能。这四个功能中,综合服务功能是最重要的,广州对全省贡献的大小,最终看综合服务功能的强弱。要紧紧依托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和空、海港等重大枢纽,为全省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综合服务。
广州在全省的带头示范作用,应集中体现在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上。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走在前面,进一步由抓速度转向抓质量、由抓扩张转向抓结构、由抓总量转向抓单位空间产出量,力争率先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另一方面,要在落实富民政策、解决民生问题上走在前面,力争率先形成公平化利益机制、普惠型公共服务、共享型社会保障、生态型人居环境。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改革与创新,说到底,广州只有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上走在前面,才能以先行姿态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关键词」自主创新
广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有必要也有条件建设成为区域自主创新中心。在自主创新领域的竞争中,广州应取追兵姿态。
以“广州创造”提升“广州制造”
记者: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市,广州如何抓好“广州制造”?在全省自主创新的棋局中,广州又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发挥作用?
朱小丹:近年来,以汽车为标志的先进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广州作为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这一地位的巩固和提升,不能单靠量的扩张,更重要的是靠质的提升,走集约化、信息化、高级化的道路。实现制造业高级化,核心在自主创新,必须加快推进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支撑、加工制造向自主品牌转变,以“广州创造”提升“广州制造”。主要做好四件事,一是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尤其是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二是将更多资源投向自主研发,包括引进也要把引进研发中心作为重点之一,例如我们正在促成本田汽车研发机构落户广州,将来要出广州自己牌子的汽车;三是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标准化建设,打造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品牌和更多有能力参与标准制定的先进企业;四是狠抓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推进循环经济。总之,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是我们对制造业发展的首要要求,同时我们鼓励制造业链条向外延伸,更紧密融入珠三角制造业基地。
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广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有必要也有条件建设成为区域自主创新中心。这要有紧迫感,要有忧患意识。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在推动自主创新上花了很大气力,成效是明显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差距。2006年广州受理专利申请12296件,专利授权6399件,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但是与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自主创新领域的竞争中,广州应取追兵姿态。
首先,要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06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广州为27%,深圳为54%,高新技术企业中拥有专利企业的比重,广州为30%,深圳为60%,不服不行、不学不行、不追不行,要千方百计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软件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培植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其次,要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构建技术创新联盟,完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风险投资机制,形成市场化、产业化的技术创新格局。第三,要在人才战略上下功夫,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服务机制,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领军型创新人才,发展壮大高素质、高技能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同时,要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关键词」富民强市
实施“富民强市”战略,首先必须确立“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的政策导向。
广州社会富裕程度应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广州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有哪些主要体会,新一届广州市委提出了“富民强市”的目标,广州又将如何实现?
朱小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高度重视解决市民切身利益问题,着力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切实加强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坚持不懈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主要的体会是,第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第二,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命线;第三,要善于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四,社会和谐离不开民主法治。
构建和谐广州的前景如何,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切实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包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协调性越强,社会的和谐度越高。二是加快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日前市委、市政府公布了《关于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若干问题的决定》,11个部分66条,其中大部分内容与此相关,落脚点是协调利益关系、保障基本权益、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公平正义。三是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法律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不断增强和谐社会的法治保证。四是着力创新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平安广州建设,不断增强市民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宿感。五是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坚定不移反腐倡廉,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构建和谐广州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历史性任务,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对各种矛盾和挑战是有思想准备的,同时也对其前景充满信心。
“富民强市”是一个整体,“富民”是“强市”的目标,“强市”是“富民”的基础,两者的结合点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富裕安康和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度统一起来。“富民强市”靠的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落到实处。
实施“富民强市”战略,首先必须确立“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的政策导向。
大力优化全社会创业环境,努力促进充分就业;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在发展中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加快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着力为群众提供普惠型公共服务和共享型社会保障;重点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和基本消费。广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广州的社会富裕程度也应该位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实施“富民强市”战略,还必须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审视“强市”的内涵。“强市”就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这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的硬实力上,而且体现在社会进步水平、城市文化品格、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民素质等软实力上。这就要求我们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更加注重塑造城市先进文化品格,更加注重绿色GDP,更加注意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围绕这些方面,市委、市政府已形成一系列具体决策和部署,关键在于付诸行动,务求实效,使“富民强市”战略为全市人民带来富裕和谐的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