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 富人应该做得更好 数十院士学者论剑河南能源危机
■核心提示
去年冬天,郑州市的一场“气荒”,让做不成饭的郑州百姓真切体会到了“能源危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 |
政府声音
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明义:
河南经济总量大能耗也高“在创造巨额社会财富的同时,我省的能源、原材料消耗也快速增加,环境污染状况日趋严重。”昨天,王明义率先发言,把这一问题搬上了桌面。
他说,2005年我省的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五位,但我省消耗了全国6.6%的能源,废水、二氧化碳和烟尘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6.4%、7.9%,居全国前几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供给不足、环境容量有限等矛盾越来越突出,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
如何打破这一“瓶颈”?王明义认为,必须发展循环经济。何谓循环经济?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全省各级人大需要做的,就是加强有关循环经济的立法工作。王明义透露,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制定循环经济法,今年有望出台。
同时,国家也在抓紧出台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建筑节能、包装物和废旧轮胎回收等法律法规。我省下一步也要积极调研,尽早出台这方面的法规,努力把我省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张、决策和成熟经验纳入法制化轨道。
副省长张大卫:
循环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内,如果仍沿袭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全省资源将难以支撑,环境不堪重负,经济发展难以实现。”张大卫随后发表演讲,陈述了我省的经济和环境现状。
他说,2006年我省生产总值增加总量为1877亿元,几乎相当于整个“九五”时期的增加量,按目前的发展速度,只需两三年时间就可以完成“十一五”总量增加任务。但是,我省资源禀赋差、利用水平低,万元GDP能耗是国内先进水平的两倍多、日本的9倍,我省能源之一——铝土矿只够再用15年。
另一方面,我省污染物排放总量已经大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高耗能产业比重大,工业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呈加剧趋势。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走“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经济发展新路子,循环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要想发展好循环经济,我省需分四步走。”张大卫开出的“药方”有四味药:
首先,抓好节能减排。宁可少赚一点钱,也不能把资源浪费枯竭。其次,抓好资源再生利用。再次,要抓好结构调整。最后,抓好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以高耗能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园区、废旧资源回收为重点,启动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省建设厅:
城市节能应优先发展公交“城市节能应该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城市应该从发展公交、节约公共照明等方面节约能源。
首先要做的就是发展城市快速公交。通常,快速公交系统的效率与地铁相近,但建设成本只相当于地铁的5%到10%,但从旅客的运送量来看,快速公交系统与轻轨一样,是地铁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目前,城市交通拥堵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发展城市快速公交可以大大节能。
其次,减少城市景观照明。据统计,现在每年全国城市照明耗电量相当于三峡工程建成投产后的发电能力。在目前电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应限制城市夜景照明,让电于民。
省发改委副主任胡五岳:
“三节三推”来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做好节能。”省发改委副主任胡五岳表示,必须抓住高耗能企业的“牛鼻子”,大力节能。
“三节”分别是:节能、节水、节地。“节能”是指节约各种能源;“节水”是指下一步全省城市70%的水都要计划管理;“节地”是指进一步整理复垦土地,加大耕地面积。
“三推”是指:推广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推进重点流域行业环境综合治理。
以此推动我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