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原本是一处美景,因为填海已经变得污浊不堪 |
深圳欲走出与海争地误区
填海造地总面积三年后将达五个新蛇口,但从市民到市长都在感叹“深圳不像个滨海城市”
文/记者 李天君 图/记者 吴铠峰
滨海城市离海很远
■在深圳这座海洋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为什么不仅普通市民感觉离海很远,就连市长也认为深圳不像个滨海城市呢?
■到2010年,深圳自建市以来填海造出的土地将相当于五个蛇口半岛,最近却下了严格控制填海的死命令,这是为何?
本报深圳讯 记者李天君报道:深圳市在今年3月召开的两会中,提出海洋经济强市的目标。
| |
据不完全统计,在深圳这个陆地面积仅为1953平方公里的狭长土地上,至2001年填海区已约有30平方公里,约占陆地总面积1.5%;有关规划显示,到2010年,自1980年建市以来填海造出的土地将达到65平方公里,占原有陆地总面积3.8%,相当于5个蛇口半岛。
然而,深圳近日却下了严格控制填海的死命令,《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规定:严格控制填海,填海和围海工程必须通过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深圳湾海域除15公里滨海休闲步行长廊外,深圳湾海域不再进行新的填海造地,对已占用的岸线采取鼓励退出的措施,尽可能还岸线于公众。
本月10日下午,蛇口海上世界海湾边的一个小摊,在这里做了22年生意的唐老板孤独地守望着摊上几台望远镜。他的摊子随着海滨不断被填成陆地,一退再退,最后挪到了这处也快被填成死水塘的海湾边。唐老板的遭遇见证了深圳湾蛇口海域填海造地的变迁。
滨海城市海味不浓
根据2003年SPOT卫星图像计算,深圳市海岸线全长257.3km,海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海域被分割为大亚湾、大鹏湾、深圳湾以及珠江口四个大海湾。海洋这片蓝色的国土为深圳的经济社会提供了跨越陆地的发展空间,以涉海用海为统计标准初步测算,海洋经济对深圳市生产总值的不完全直接贡献达19%。
填海给这座城市带来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使西部的珠江口、中部的深圳湾83公里的海岸线永远丧失了让人类亲近大海的机会,海滨浴场片羽不留,海滨风光被密密麻麻的集装箱塔吊、乌黑发臭的滩涂所取代。许宗衡市长在最近深圳湾公路大桥通车典礼上发出“深圳不像个滨海城市”的感叹。
公共岸线所剩无几
对于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来说,大干快上加强基础建设,发展工业向海洋要地的思想在建市之初非常突出。如盐田、蛇口、赤湾、妈湾等深水港区,深圳国际机场、福田区、南山区、宝安中心区及在建中的西部通道,均采取填海造地满足建设用地的需要。
据该市海洋局海洋与渔业处的官员介绍,根据2004年出台的深圳市海洋功能区划规定了2005年至2010年目标,用海面积相当于34.65平方公里。这位官员说,深圳东西部海域旅游资源也不同程度地被其他产业切割、侵蚀和污染。到目前为止,除福田红树林等少数区段外,西部大部分海岸作为公共生态和旅游资源的价值已经损耗严重,东部海岸的盐田——葵涌区段,真正可用来开发旅游的公共海岸线已剩不多,现在只有大鹏半岛保护较为完好,但由于大亚湾核电站5公里、10公里控制区的限制,能够使用的岸线也十分有限。
过度填海造成灾难
过度的填海造成的灾难是严重的。不仅造成了海域自净能力降低引发环境污染,还带来赤潮,使得红树林湿地面积减少。2006年深圳市委办公厅专门组织对深圳红树林湿地现状及保护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深圳湾片区的红树林面积20年间减少了50%。据不完全统计,从1981年至2001年,从大鹏湾至西海岸共发生赤潮49起,几乎整年都可能发生;大鹏湾近年来赤潮连年发生,2006年深圳海域共发生赤潮两起。据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深圳湾海域海水质量大多处于劣四类水平。
一位曾从事18年海洋地质勘查的专家说,填海会削弱水体对城市的净化和调节温度作用。港湾对城市粉尘的净化效果比树木大得多,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尤为明显,有关测算表明,城市绿化面积达30%,可以调节温度1-2摄氏度,而同样面积的水体可以调节的温度达3—4摄氏度。他说,纷纷兴起的填海工程,反映出“概念”上的错误,只把大海当作索取的对象。“如果不严格评估和控制,填海得不偿失,可能填掉的是城市自身的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