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到4月30日,我市15个库区区县和6个移民接收区县的三峡移民就业两个“零目标”家庭实现就业7097户8280人,占两个“零目标”总户数的100%。“消除三峡移民‘零就业家庭’的目标提前实现了!”市移民局一负责人为此感慨道。
八千移民六成就地就业
去年下半年,针对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难的矛盾,市里提出了消除移民“零就业家庭”计划。这一计划的目标是:到2007年6月底,每个城镇移民家庭中至少1人有工作岗位,每个农村移民家庭至少有1人在非农产业上实现就业。
经过调查摸底,全市有2963户城镇移民家庭、4134户农村移民家庭需实施消除“零就业家庭”计划。
在实现“零”的突破中,有移民的区县各自拿出了“高招”,在有限的就业岗位中,优先推荐移民就业。“为了保证移民就业,我们县已连续举办了多场移民就业招聘会。”璧山县移民局局长陈启江说,他们组织县域内最好的企业,拿出了最好的岗位提供给移民。到去年底,需要解决的100户“零就业家庭”就实现了每户至少有1人在非农产业上就业的目标,所接收的移民中有就业转移能力和愿望的187人,全部在企业或三产业就了业。由于方方面面的努力,全市8280名“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的移民中,60%多的人就地就业。城镇移民在当地就业的占了81.22%。
就业人员结构不符市场所需
“这是一个艰难的突破,就像打了一场攻坚战!”市移民局一负责人说。
据调查,三峡移民“零就业家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中,31岁以上的占了71.43%,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的占了80.56%,无劳动技能的占了32.67%。呈现出年龄偏大、文化偏底、技能偏弱的特点。
而目前区县和外地劳动力市场需要的都是年纪较轻、文化较高、技能较强的从业人员。“零就业家庭”需要就业的人员结构与市场所需的人员结构间凸现矛盾。
万州开发上千公益性岗位
“哪怕有再大的困难也得打赢这场攻坚战!”万州区具体负责这一工作的副区长白文农说,为了实现“零”的突破,万州区想尽办法为移民提供就业岗位。
万州区沙河街道近50岁的张道萍与丈夫都没有工作,靠打短工度日。去年底,街道通过努力把她安排到了一家客运公司的中巴车上当监票员,每月有350元的稳定收入。“虽然收入不高,但我只上半天班,收入也稳定。像我这把年纪的人还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她说。
在解决年纪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偏弱这部分“零就业家庭”的移民就业中,万州区采用多种方法在社区开发了上千个公益性移民就业岗位。
“要不是政府,我不可能再就业。”万州区天城街道天子路社区的移民胡友英说,她夫妻俩都下了岗,近50岁的人了,找工作难。是街道把她安排到街道机关的一个公益性岗位上工作,每月有500元的收入。对此,她感到非常满意。据重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