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现场直击报道:沉箱成功罩住“南海I号”
记者 张演钦 宋金裕
“南海I号”作业现场。从昨天下午2时05分开始,打捞“南海I号”的沉箱在海面上消失,到下午6时,欢呼声在作业船只南天柱上响起:沉箱精确地罩住了“南海I号”,并且压入了海底2.8米深的淤泥里!
吊船钩子放进扣洞颇费时
昨天实施整体打捞“南海I号”工程关键环节沉箱下放。
早上6时,作业现场已经热火朝天。工程人员正在穿吊缆,目的是把吊船钩子放进去沉箱预先留出的扣洞里。吊沉箱的作业船只南天龙的吊钩很大,要从一个缝里穿过去,挂好这根缆绳,再把它提起来,这个过程是很费时间的。
一直到12时30分,第一条吊缆终于穿好。
工程人员介绍,此次下沉箱动用了非常复杂的水下监控系统———超短基线水下定位系统,比GPS还高级,一个点对一个点。对得准不准,这个仪器看得一清二楚。
把顶上的吊缆、四边拉的钢缆全部弄好,水下监控系统的设备、信标布好,以及把沉箱和驳船之前的焊接解除……这些工作全部完成时,已经是中午1时了。
“南天龙”“南天柱”担当重任
下午1时,正式开始起吊。起吊后,沉箱开始吊离运载沉箱的“重任201”,而“201”也缓缓离开。沉箱一边是南天龙,另一边是南天柱,这两条船之间是“南海I号”,“重任201”就在”南海I号”的正上方,工程人员预先已经把这个位置定得很准,因此吊起来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对着这个位置的,旁边四条侧面的缆绳两条是系在南天龙上的,两条是系在南天柱上的,它们彼此相对,中间则是沉箱。1时,起吊,吊起一段距离后,沉箱开始慢慢地慢慢地下放。
接着,沉箱接触海面,沉箱1/3没入大海,1/2没入大海……2时05分,沉箱完全没入大海,从眼前消失了。
“非常顺利,从起吊到没入大海,共花了1小时05分。”
昨天现场作业有8艘船,其中一艘是沙船。沉箱下沉慢、下沉困难的时候,沙船就会过来,把沙子灌到沉箱的夹层里。而主要作业船只是“南天龙”和“南天柱”。水下的潜水员和考古人员全部是在南天柱上的,南天龙主要是吊装的工作人员。还有一条是装定位桩的“重任101”、一艘待命的打桩船、两艘拖轮、一艘交通船402。
据悉,原来准备吊放的作业船只是南洋号,南洋号标准吊量为500吨,为了安全起见,把南天龙调来。南天龙的起吊是900吨,实际上可以吊1000吨。
潜水员下水定位与地面沟通
沉箱下沉到和海底仅有1米左右距离的时候,潜水员下水。下面是设了定位的钢架的。沉箱的边有没有和下面的边对齐,潜水员在下面也可以摸得着。他们通过发出指引“你往这边移30厘米”“你往那边移20厘米”不断和船上的控制系统沟通。到下午6点,沉箱压入了海底淤泥2.8米,属于非常理想的状态。沉箱进入泥面之后,潜水员再去检查外面的框架有没有碰到,里面的框架有没有碰到,“都没有碰到,说明这个位置非常准确”。
记者发现,原来设计中插入深海、凸出海面的定位桩没有采用。工作人员解释,定位桩是为了应付最恶劣的天气而设计的,定位桩是两种作用,一种是引导系统,另外还有抗风浪的作用。
沉箱完全到位估计还需三四天
沉箱继续往下,它会在什么位置停止?有专家介绍,一直到上面承载水泥块的横梁和船体表面约有20厘米距离的时候,就会停下来。专家介绍说现在沉箱的下沉路径是准确的,只是下压还没有到位,估计还需要三到四天。
记者发现,沉箱外壁周围留着很多管子。据悉,沉箱到位后,通过这些管子把凝固剂打进去,遇水马上就凝固,等于在沉箱周围加固了一圈很结实的保护圈。
沉放到位后,就是挖泥和穿底梁的问题了。这个过程比较长一点。因为穿底梁是有相当难度的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