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政

中国红树林之父林鹏院士在厦门因车祸逝世(图)


林鹏教授在实验室对红树植物进行抗盐特性的测定(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张生贵摄
林鹏教授在实验室对红树植物进行抗盐特性的测定(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张生贵摄

  台海网5月20日讯 (记者 古格) 厦门大学今天发出讣告,有着“中国红树林之父”之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鹏教授因公车祸,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讣告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学会理事会第一、二届理事,中国生态学会顾问,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学组执委会名誉主席,福建省生态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林鹏院士因公车祸,经全力组织抢救无效,于2007年5月12日20时45分不幸逝世,享年76岁。

  讣告称,将于5月23日中午12时在厦门大生里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据介绍,林鹏院士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原籍福建省龙岩市。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林鹏长期从事河口海岸红树林和陆地植被生态学研究,率先对中国六省区(包括台湾)红树林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是中国红树林生物量、生产力、物流能流等生态系统研究的开拓者。专著《中国红树林生态系》填补了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学科的空白,为中国红树林的研究和生态恢复工程起到奠基作用。2001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据此前媒体报道,林鹏曾经5次在野外工作时发生意外,全身上下遍布伤疤,大腿里至今还镶着根钢条。他也曾在外出研究途中遭遇车祸昏死两个小时后转活。

  据报道,林鹏原先也不是专门研究红树林的,后来看到国外学者将中国红树林列为空白,甚至说“中国红树林已经消失”,这是他的学术精神和爱国心所不能容忍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林鹏就开始在闽、浙、两广等地方进行探查研究。寒来暑往、风餐露宿,有时候为了观察海滩上一棵红树林的情况,不得不在齐膝深的海泥里泡上三四天,走出来的时候,腿都泡得肿胀、发白、酸软。更多的时候,为了一个群落的红树林得花上七八年乃至十一二年的时间。

  所有的辛苦终于没有白费,1980年,林鹏只身一人在美国第三届红树林学术会议上,以确凿的事实、精确的研究、完善的数据向世人打破了“中国没有红树林”的偏见,使得国际学术届改变了对中国大陆红树林及其研究的错误认识。从那以后,中国的红树林研究迅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他被誉为中国当代红树林湿地研究权威和学术带头人,而更多的人称他为“中国红树林之父”。(台海网)

  林鹏与红树林的一世缘

  早在1985年,澳大利亚海洋研究所举行的一个国际红树林会议上,林鹏关于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介绍,赢得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会议执行主席、著名的红树林专家费德尔教授拉住他的手连声赞叹。这个报告的研究成果打破了「中国除台湾外没红树林」的偏见,使国际学术界改变了对中国大陆红树林及其研究的不正确认识,也使林鹏这个名字和中国的红树林密不可分。

  在中国,只要一提起红树林研究,人们就会自然想起著名的红树林专家——林鹏教授。

  红树林是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岸,周期性遭受海水浸淹的“海滩森林”、“海底森林”,能保护堤坝,减轻风暴浪潮灾害,消除海洋河口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海底种树的教授”

  为红树林倾注了毕生精力的林鹏曾被戏称为在“海底种树的教授”,说起与红树林的不解之缘,林鹏饶有趣味的跟记者谈起自己第一次见到红树林的情景。

  那是1953年,林鹏还在厦大生物系读书,在导师何景教授带领下,第一次认识了红树林,他回忆道,当时觉得真有意思,竟然有树长在海里。

  1977年,林鹏吃惊的发现《湿地海岸生态系统》这本书把中国的红树林列为空白。1980年,美国学者说中国的红树林已经消失。这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也挫伤了林鹏的心,他下决心要纠正这种错误认识。

  当时条件很差,经费不足,国内也有人说红树林研究没什么前途了。林鹏却坚持说:我们得有志气!20世纪70年代末,他带领一个科研组深入沿海省份,足迹遍布所有的红树林区。数年的野外考察异常艰苦,经常要在没膝的烂泥里浸好几天。想起当年,林鹏笑言,当时就只想着要为国争光,为民造福。随后林鹏又带领他的科研组在中国的三大红树林基地——海南东寨港、广西英罗湾和福建九龙江口,分别进行了为期6年、5年和11年的定点系统考察。

  遇车祸曾被交警宣布死亡

  1987年的一次考察,让林鹏与死神擦身而过。考察工作接近尾声时,他在赶回学校给研究生上课的路上不幸发生了车祸,身负重伤,四肢仅剩左手完好,当时被交警宣布死亡。两个小时后他竟醒了过来,之后做了5次手术、全身开了7个切口,住院就住了一年半。当学生们看到他全身被石膏裹得严严实实,仅看到青肿的眼睛,眼泪都止不住往下掉。

  在住院的400多天里,在病床上,他仍坚持撰写科研论文,抓紧点滴时间修改《海洋植物学》这部书,并做些翻译和校对工作。病情减轻时,林鹏坐在病床上,还为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的考生进行复试。

  出院第二天,他撑着双拐,在客厅里为研究生主持论文答辩。答辩会上林鹏特别兴奋,甚至忘记自己是个刚出院的病人,完全沉浸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中。

  1991年,林鹏接受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任务,由于车祸留下的伤还未完全痊愈,大家都劝他不要去,他执拗地说:“我一定要到现场!”同事们知道他的一贯作风,也就没再阻拦。研究生和助手们只好搀扶着他到林地。

  首次提出红树具“三高特性”

  正是这样的全副身心投入的科研考察,他得以系统地揭示了中国主要红树植物与海岸湿地生态环境的相关适应性,首次在中国跨越四个纬度,成功地引种4个优良红树物种,首次提出红树具有高生产力、高归还率、高分解率的“三高特性”。林鹏还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学会制定《红树林宪章》,并根据中国实际情况界定了中国真红树种类标准,该标准已为全国广大红树林研究、保护和管理人员所采用。他提出红树林胎生和抗盐胁迫的新观点,在揭示红树植物起源从陆域向海域转移上,从木材结构演化和胚轴发展过程的“返祖现象”,纠正了国内外学者曾认为盐分积累的旧观念。

  林鹏的研究成果,打开了中国红树林研究走向世界的信道,填补了国内在这个方面的空白,使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和保护工作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并占有一席之地。

  家庭困苦 曾弃学贩盐谋生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享誉海内外红树林生态学科的工程院院士早年有段当学徒、贩盐谋生的经历。

  1931年,林鹏出生在福建晋江,后举家迁居闽西龙岩。由于家庭困苦,17岁就辍学当学徒,半年后由于亲友支持才得以回校念书。然而报考大学时,又因家里出不起赴厦大的路费,他只得放弃。自此开始挑担赶集的生活,每天天没亮就和弟弟挑着百多斤盐担子,到40多公里外的镇上贩卖。然而上天终没放弃这个优秀人才,1951年,挑着盐担子的林鹏在龙岩街头布告栏得知厦大因金门炮击将迁到龙岩,并补招30名学生的消息。他再不肯放弃这宝贵的机会,终获家人同意,并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被厦大生物系录取了。

  艰苦的生活不但磨砺了他坚韧的性格,也使他明白在通往成功路上,有两个代价总是形影相随:牺牲和困苦。这种坚韧的性格贯穿了林鹏的一生。

  学科影响申报十年终成院士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林鹏取得成果之多令人称奇,多年来他独立撰写和参加编写的书有14部,44万字的《植物群落学》被许多专家称之为中国第一部植物群落学著作。除此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多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部(省)级二等奖四项,省部级三等奖八项。

  虽成就显著,但林鹏申报院士的路却颇不顺。谈及此话题,他一点也不避讳自己申报院士用了十年时间,在2001年才终于成功。他很率直地说,院士申报是很公平的,只是多少会受到所属学科地位的影响。现在终于成功,他觉得自己当之无愧。

  不畏恐吓使国家免损两千万

  一番谈话尽显他作为科学家的率真和执着之气质。然而这样的性格却给他惹不少“麻烦”。1996年,福建龙海县甘文尾围垦工程准备在九龙江口上马。他经过实地考察论证,认为工程不仅会损害500多亩红树林,还会影响当地防洪抗潮能力,危及海沧和漳州两码头安全,明确反对围垦。林鹏说,当时有人指着鼻子骂他,匿名写信指责他,还扬言要叫100个人到他家静坐。但林鹏始终不畏恐吓,坚决建议有关部门取消这项工程,避免了2,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为此,福建省政府授予他“福建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奖”。

  注重培养“造血型”人才

  林鹏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丰硕成果,在教学岗位上还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他主张培养自立自强、具创新意识的开拓型人才。他对研究生的培养,不是采取“输血型”教育,而是注重培养他们成为“造血型”人才。一有机会,他就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和国内外专家学术讲座,增长学生独立工作的才干。

  他常对学生讲要“一本书主义”和“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说既要尊重老师认真读书,又要不怕权威敢提新观点。他说:“我真诚地希望,你们都能胜过我,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样科学事业才能不断发展。”

  数十年来,他先后指导培养了博士后研究人员8名,博士研究生28名,硕士研究生25名,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布国内外,成为生态学领域的高级人才。

  林鹏在红树林生态学领域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使他成为国内外同仁公认的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的权威和学术带头人,被台湾学者推崇为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大师。厦大红树林研究中心也被誉为中国的红树林研究中心。

  盛名之下的林鹏显得很淡然,他自言一生有三句座右铭:“方向明、干劲大、及时总结”、“顺境时更加谦虚、逆境时更加自强”、“有志者事竟成、有恒者业必兴”。他说:“过去我是这样的,以后也将如此。我要工作,直到最后一息。”一句话轻轻拂去各种荣誉的光环,73岁的林鹏,还将继续在科学的宝库里探寻新的宝藏。 (记者 许 蕾、米 南)

  林鹏简历 (中国工程院网站)

  林鹏 Lin Peng 植物生态学、红树林湿地生态学专家。1931年12月18日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原籍福建省龙岩县。

  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后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厦门大学湿地与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学会理事会理事。长期从事河口海岸红树林和陆地植被生态学研究,率先对中国六省区(包括台湾)红树林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是中国红树林生物量、生产力、物流能流等生态系统研究的开拓者。

  专著《中国红树林生态系》填补了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学科的空白,为中国红树林的研究和生态恢复工程起到奠基作用。

  专著《中国红树林环境生态与经济利用》,系统地总结红树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护与利用红树林起科学指导作用。

  参与编撰《中国植被》专著,主编《福建植被》和《福建南靖亚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等十余部系列著作,为国家和地方自然保护、农林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多年的定位研究,首次提出红树林的"三高"特性(高生产率、高归还率、高分解率)新观点,为河口海岸湿地水产养殖、选择鱼虾亲本苗和饵料基地奠定基础,为红树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首次成功跨5个纬度引种红树林优良种类,建立以树种、潮位、潮流、盐度、土壤等为宜林地选择技术指标,创造性地提出以拐点温度作为红树种类抗寒性的指标,对红树林北移造林选种和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责任编辑:马俊茂)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林鹏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