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姬栋 实习生刘鹏
5月中旬,记者陆续接到几名市民的举报电话,称在107国道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大学城一带,近几个月来出现了60多台上绿下白的中巴车,这些中巴车都是私人购买的,外形一样,挂靠在一家“红霞公司”名下,车主每月给公司交管理费,而该公司没有营运资质。
其中一名知情人说,这些中巴每天在大学城和武昌火车站之间往返,车轮一转,钞票就来。这些车的车况都不太好,有的甚至是报废车大修后再投入使用,为了多赚钱,车主都是“多拉快跑”,对乘客们来说,存在安全隐患。
黄家湖的中巴车“井然有序”
5月17日中午12时15分,记者来到武昌火车站斜对面的一个停车场,里面一前一后停着两辆中巴,车身颜色都是上绿下白,驾驶台上摆着“大学城—火车站”的牌子。
几辆黑巴在黄家湖大学城门口排队等客
前面一辆中巴上,一名穿黑上衣的中年男子大声吆喝着“到张家湾,武科大”。记者上了车,看到车内陈设很旧,车门用绳子拴着,以便开关。中年男子收了记者一元钱,没有给车票。
等了20分钟,中巴上坐了十六七名乘客后才发车,乘客中有一半是学生,其余的则是居民或商贩模样,一路上,记者统计了一下,共停了12次,其中7次载人,5次下客。
下午1时10分,中巴到了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门口,乘客全下了车。
此时,校门口停有3辆等客的中巴,车身颜色也是上绿下白。该中巴调了个头,将车停在那3辆车的后面。
售票的中年男子告诉记者,中巴车之间营运很“规范”,按序发车,彼此不抢客。
加盟“红霞公司”须交6000元
5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黄家湖大学城,在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的斜对面,有一间简陋的平房,玻璃门上贴着“红霞公司”4个大字。记者走了进去,里面就两张桌子,坐着3名平头男青年,墙上没有挂任何证照。
记者假称有个亲戚想买车跑客运,该怎么办手续?他们回答,自己买了车,给公司交6000元的加盟费,每月再交300元的管理费,就可以跑“大学城—火车站”的线路了。“营运时间你自己安排,吃得消的话,24小时跑都可以。”
“要是有执法人员来查怎么办?”记者问道。“这个你放心,我们安排了人盯着。只要有人来查,我们就会电话通知,你赶快将车藏起来或者不带客就行了,300元的管理费实际上就是信息费。”
16日和17日,记者在武昌火车站到黄家湖一带暗访时,看到一辆绿色中巴上贴着售车的广告。17日晚上,记者以买车跑客运为由,拨通了该车主的手机。
接电话的是名年轻男子。他说,他的中巴是2001年出厂的,产自浙江杭州,是一辆营转非的二手车(即营运车转为非营运车),去年底买车花了2万多元,大修又花了近两万元,自己跑车赚了几千元钱,现在想改跑货运了,所以保本卖3.6万元,卖车费中已包括交给“红霞公司”的6000元,“你上午买车,下午就可以跑了。”
“你的车有营运证没有?”记者问,“没有证,”该男子回答,“不过你放心,公司有人专门发信息,防止别人来查。”
乘客称坐中巴比坐公汽方便
5月17日,记者在黄家湖大学城走访时,不少居民和学生表示,他们都知道校门口的中巴是黑巴,但该处只有539路、34路两路公汽,班次不密集,车站离校门口还有一定距离,收班也比较早。相比之下,坐中巴要方便些。
539路终点站的工作人员介绍,黑巴对公汽的正常营运影响很大,以前,539路和34路停靠在武昌火车站对面的停车场,现在停靠的则是那些黑巴,公交车都只能停在外面。周一至周五,539路公汽上一般载不了多少人,黑巴的数量远比公交车多,很多乘客都被他们拉走了。
针对市民反映的公交车不够多的问题,539路和34路所属的公交五公司工作人员表态:要是黑巴被取缔了,他们马上可以增加班次。
黄家湖是最后一块黑巴聚集地
5月17日,武汉市运管处的相关人士介绍,一辆正规的城市客运中巴,其所在的公司要取得企业经营许可证,中巴车要获得道路运输许可证,车辆营运的线路还需要公交管理部门的批准才行。
武汉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称,据他们了解,“红霞公司”根本不是一家正规公司,是少数村民将黑巴聚集到一起形成的一个团体,以对付运管部门。他们花钱雇佣人,在国道上设置“钉子”,只要执法车一露面,就马上电话通知黑巴车主,逃避打击。
2001年时,武汉三镇曾出现黑巴泛滥的情况,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整治规范中巴车客运市场秩序专班”,专班就设在武汉市公交管理办,由多部门联合执法。从2001年5月至2006年4月,全市查处黑巴1314台,强制销毁黑巴700多台,查处黄家湖至火车站的黑巴800余台次。目前,武汉市其他地区的黑巴基本被取缔,黄家湖成了最后一块黑巴聚集地。
下一步,武汉公交管理办将加强专班的执法力量,进一步加强对黑巴的打击力度;区、乡政府做好相关的稳定工作,给中巴车主们广开就业门路。双管齐下,力争彻底解决黄家湖的黑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