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装修时特意选择了正规装饰公司,本以为能省心省力,没想到接单的竟然是店长的私人装修队。装修出现问题时,康大爷才发现自己受骗。
家住红桥区的康大爷说,2006年,为了找一个正规的装修队,他特意找到了天津市一家口碑颇好的装饰公司。在向该公司的河东总部咨询后得知,他可以前往离家很近的南开店商谈。到了南开店,店长刘先生热情地接待了康大爷。
其间,刘先生表示,由他负责联系装修人员,可以给出一个便宜的价格。
考虑到他是一店之长,加之又是总部推荐的,康大爷很快就和对方谈妥装修合同。在签订协议时,已经充分信任对方的康大爷没有仔细看内容,就草草签订了协议书。
满以为正规公司的店长出面,这次装修可以放一百二十个心。没想到,在装修过程中康大爷发现,有很多地方从材料到装修效果都和原先谈好的方案有出入,令康大爷非常不满。
拿着协议书,康大爷找到这家装饰公司交涉,公司负责人看后作出的解释却让康大爷大吃一惊。原来这份协议加盖的并不是装饰公司的公章,而是店长刘先生的私人签名,装饰公司遂表示无法负责。
该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他非常头疼工作人员接“私单”。虽然公司多次制定制度进行约束,但由于店面、员工很多,还是难以严格控制。只有在出现纠纷时,消费者找到公司他们才能获得这样的信息。而且一旦出现问题,不光是消费者遭受损失,公司形象也会受损。可以说,“接私单”的员工就像蛀虫,在侵蚀消费者和公司的双重利益。
经过公司负责人的多次出面协调,这位店长赔付了康大爷一部分损失,装饰公司也承担起相关的后期修补。但是,康大爷遇到的烦心事无疑给大家提了个醒:即使选择正规的公司,也要防止“温柔一刀”。
装修公司:私自接单难控制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类似康大爷这样的事件并不少见。和平区、河西区的一些装修公司负责人都向记者抱怨说:由于装饰公司生意繁忙,又受工作性质所限,对职工大多采取的是松散式管理,所以很难控制员工私自接单。顾客选择正规公司肯定是看重公司的品牌和口碑,但因此也容易被一些内部员工欺骗。
一些曾经有过装修经历的消费者向记者表示,装修最重要的就是找一个可靠的装修队,所以大部分的消费者都会去选择正规的装修公司,对公司员工也会比较信任,但由此也会放松对相关协议和具体细节的重视。
工商部门:装修协议要看清
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在选择装修公司时,首先应选择相对大型、正规的场所,但在和公司员工打交道时,必须问清楚具体事项,签订正式的协议,明确其协议对象到底是单位还是个人。不要认为是在正式场合认识的对方,就轻信对方的言语,匆忙签订协议甚至不签协议。这样看似能占些小便宜,最终损害的仍是自己的利益。如果一旦被骗,消费者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向工商部门投诉或者提起法律诉讼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