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类的治水实践推进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阶段,即人水和谐的新阶段,促进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河流孕育了中华民族,只有与河流和谐发展,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长江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更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
中国每三方水就有一方是长江水,每三元GDP就有一元来自长江流域。然而,《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指出,目前长江正面临着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湖泊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洪涝灾害频繁、水环境污染与水质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长江流域湖泊面积减少了40%,天然湿地萎缩了38%,城市近岸约600公里干流河段的水质污染比较严重。2005年,在38306公里的评价河长中,长江水系中4-5类和劣5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已达27.4%。从青海省的长江源沱沱河至长江口共6372公里的评价河长中,劣于3类标准的河长为1539公里,占评价河长的24.2%。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累积影响日益显露,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长江水文情势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大。
长江水生态形势不容乐观。图为去年冬季鄱阳湖干涸的湖滩。季风摄
2005年长江流域水质评价河长各类别比例图
“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人类与长江的关系,保护长江、治理长江、开发长江。
需要创新流域管理体制与机制,积极推动长江流域综合管理。现行长江水管理机制和体制不能完全适应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一是流域管理的法律法规协调性不够,二是流域管理体制不顺,三是流域管理手段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机构设置可考虑为长江流域管理委员会加流域管理局,流域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和决策流域范围内各项管理事务,统筹流域管理、区域管理和行业管理的矛盾和冲突。在流域管理委员会下设流域管理局,负责日常事务。同时,变单纯的开发利用管理为开发与保护并重管理,将流域资源、生态与环境保护纳入流域综合管理的目标;加强流域立法,制定部门、地方利益统筹协调的流域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进流域综合规划工作,明确流域综合规划的定位,强化流域综合规划指导和约束综合管理事务的法定地位;实时获取、共享与发布流域基础信息资源,形成公开的社会监督氛围,切实完善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机制。
需要明确流域生态—经济功能分区,统筹协调流域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依据长江各区段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经济社会基础,合理划分生态—经济功能区,明确不同分区的主导生态—经济功能,在一些河流与河段划定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限定水工程建设范围,对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渔业水域及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密集分布区、天然湿地等实施有效保护。同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等措施,统筹协调流域发展与保护以及上下游各区段之间的关系。
需要改革流域分割的水环境管理模式,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改变流域“水利不上岸、环保不下水”和上下游割裂的水环境管理模式,协调部门水环境管理职责与合作关系,水利部门根据河湖健康的水质要求,明确不同河段纳污量;环保部门根据水体纳污量控制要求提出分区污染物总量削减方案;产业部门根据污染物总量削减方案,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控源减排。同时,加大跨界断面水质监测频次和采样数,准确获取实时水质变化信息,并实施信息共享和区域污染补偿制度,发挥公众监督和市场调节作用,协调上下游各区段水污染控制管理。
需要针对长江洪水面临的新形势,实施新的适应性综合防洪体系。建立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相结合,以及非工程防洪手段并重的综合防洪体系。同时,应加强不同水文情势条件下三峡水库防洪调度科学方案和三峡工程运行对中下游河道冲淤影响监测研究,实施干支流水库与三峡水库的联合调度管理。
需要将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纳入水工程建设与调度的目标。在规划中一定要明确将湿地生态、珍稀水生生物保护和水环境改善目标纳入工程建设指标。对已建的水工程,应结合水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要求,将水生态保护目标与防洪、灌溉和发电等目标有机结合。
需要恢复江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因地制宜,逐步恢复阻隔湖泊同长江的水文与生态联系,通过修建鱼类回游通道、实施闸口的生态调度和恢复江湖自由连通等多种方式,实现江湖连通,保护和恢复湖泊湿地的自然生态特征,发挥其洪水调蓄、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维系等功能。
以上数点旨在把人类的治水实践推进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阶段,即人水和谐的新阶段,促进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甘宇平,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三峡建委委员)
新闻链接:
4月15日,第二届长江论坛15日在湖南长沙开幕,来自长江干流11个省(自治区、市)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共同为长江“会诊”,探讨人与水的和谐发展。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在论坛上首发。报告称,目前长江基本“健康”,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长江干流存在岸边污染带累计超过600公里。围垦建坝、水运繁忙、环境污染等导致长江水生态不断退化,生物多样性明显丧失。长江正面临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四大水问题困扰。报告还反映了长江流域综合管理方面的进展,并提出了长江保护应采取的重要行动与措施。
记者近日在长江中游马家咀航道整治施工现场看到,一段长约300米的“生态护坡”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首次采用钢丝网护垫结构铺筑的“生态护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