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沈阳五月二十一日电 (高凡)今天上午,十位二战期间被关押在沈阳盟军战俘营的美国老兵回到六十余年前被关押地,谈及当年的不堪经历以及死难战友和亲人,他们不禁泪沾衣襟。
八十多岁的奥利威尔和他的妻子三年前来过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现在他的脚有病,不能长时间走路。他说,这里是他曾经努力遗忘的地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还是想在有生之年再看一看这个地方。
胸前戴满勋章的约翰白发苍苍,他在拥挤的人群中仔细寻找着战俘营纪念馆内墙上的战俘名单,当他发现编号“五七八”的战俘名单时,他心情复杂地对记者说,自己此次来访的标牌上也标示着这个号码,“这个编号伴随我三年的屈辱生涯,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
哈里斯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是一名不是战俘的“战俘”。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日本投降后,他接受美国政府指派到沈阳战俘集中营迎接美国战俘回国,可是刚跳伞下了飞机,就被还没有接到投降指令的日军抓获。哈里斯百般解释也无济于事,日军就是拒绝投降。第二天,日军才接到东京指令,释放了他和其他美军战俘。
在来访者中,一位高瘦的美国女士格外引人注意。她是一名牺牲在这里的美国战俘的妹妹。她动情地说,哥哥死时我还小,不懂事。今天我来到这里,心情格外悲痛。美国人应该真正了解并记住这段历史,不要让历史的悲剧再重演。
回到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的二战老兵,回忆被关押期间的经历,并为死亡的二战老兵举行了隆重的追思和哀悼仪式。
在战俘营旧址,他们捐献了大批珍贵的文物和资料,其中包括二战老兵身穿的两套美军军服、箱子、照片以及在战俘营时的生活用品。
在沈阳期间,他们还将参加二战老兵及亲属座谈会和二战史实研讨会,访问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大学,参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是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设立的囚禁时间最长、施暴最凶残、涉及国家和民族最多的战俘集中营。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五年间,这里关押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国战俘,最多时战俘人数近两千名。在近三年的时间里,这些战俘饱受奴役和摧残,大批战俘在集中营中死亡。现在,健在的美国战俘只有三十余人,他们因这段共同的难忘经历还不定期在美国开会或举行聚会。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