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健康负翁”越来越多
今年5月红桥区举办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第九届家庭趣味运动会,吸引了全区300多个家庭近2000人参加。这一现象引起媒体的注意,该区上一届家庭趣味运动会大约有1000人参加,仅一年时间,参与人数竟然成倍增长。如此看来,人们的健身意识在大幅度增强。近日,记者围绕本市全民健身状况展开了系列调查,结果显示:主动参加体育健身的人还不到一半,“健康负翁”日益增多,个人健身意识不强、场地匮乏、器械损坏成为制约市民健身的主要瓶颈。
根源1
乏“炼”根源
工作忙导致健身“下课”
市民于先生今年32岁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便再也没有参加体育锻炼。他说,自己工作忙没时间。调查中,有43%的人表示在校期间常参加锻炼,工作后再也没有时间去了。上班族的生活节奏很快,忙碌了一天后,身心疲惫的人们常常没有力气再去从事其他的体育锻炼了。
“做俯卧撑、跳绳这种锻炼方式根本不需要很多时间,有10分钟足够了,锻炼贵在坚持。其实,人们不去锻炼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忽视锻炼。”红桥区一位中学体育老师认为,体育锻炼应是一种受益终身的生活习惯。他举例说,德国世界杯期间,有人曾问一位带孩子运动的母亲,是否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体育明星。这位母亲说:“坚持锻炼可以帮他养成一种生活习惯,远比成为体育明星重要。”
根源2
健身项目少器材匮乏
“抖空竹”那种传统体育项目是极好的健身方法,多数市民表示愿意以这种方法进行体育锻炼,可是没有人教授技艺。记者了解到,75%的市民进行锻炼的方式是跑步、做操。
除了个人惰性、健身项目少等因素外,公共体育健身区设施的匮乏和损坏同样制约着市民参加体育锻炼。今年两会期间,关于社区健身器材损坏状况的一份政协提案引起市民热议。
据了解,目前社区健身器材多数是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购买设置,可是公益金中却没有维修费专项拨款。目前,市内各区健身器材维修费多数是由街道担负,这笔费用已经变成负担,有的社区健身器材损坏半年多都没被修复。
误区
健身房里用钱买健康
“虎头蛇尾”坚持不了
职场人士往往每天忙于工作,但他们也知道身体透支会引发许多健康隐患,于是各类健身房便成了“健康负翁”的聚集地,他们希望花钱买到健康。记者走访了本市几家健身中心,发现多数持卡消费者办卡时积极性很高,锻炼也较频繁。几个月后,他们的新鲜劲儿一过,便懒得再继续锻炼。业内人士介绍,这样的人绝不在少数,他们花了钱也达不到健身效果。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周医生指出,健身的重要原则是“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靠几天锻炼就想增强体质,非但达不到健身目的,可能还会适得其反。上班族的运动方式有多种,如每天坚持步行40分钟以上,坐久了站起来伸伸胳膊扭扭腰等。
1
新闻调查:
半数市民不参加锻炼
体育爱好者却占80
%记者在本市两个社区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半数以上的市民根本不参加体育锻炼,但认为自己是“体育爱好者”的市民却占调查总人数的80%。
陈先生自称铁杆足球迷,他身高1.7米,体重115公斤,体重严重超标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今年他抽出了不少时间专门去健身房减肥。记者问他:“经常和朋友们踢球不也能达到健身效果吗?”陈先生的回答却让人大跌眼镜:“我不会踢球。”
陈先生是众多所谓“体育爱好者”的一个典型,虽然这些人压根不会或者不愿锻炼,但爱好体育运动,他们通过看报纸、看电视来满足自己对体育的爱好。
家庭老少三代人
体育锻炼老辈领先
近年来,媒体频频报道学生体质下降,究其原因,当然不能忽略缺乏体育锻炼这个因素。如今在各大城市,街头打太极拳、跳扇舞的,路上跑步、散步的,几乎全是老人。
在家庭范围内做的三代人健身调查显示,在健身意识、耗费时间、持续性上,老一辈都领先于晚辈。学生的生活已被做功课、看电视、玩电脑所占据。
日常健身“一地难求”
市民称健身房费用高
市民普遍认为,目前,由于社会资金投入体育产业,改善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不是太多,光靠政府投资难免杯水车薪,而在一些较高档次的健身房里,尽管有各种功能齐全的健身器械、健身教练和优良的锻炼环境,但消费太高,老百姓鲜有问津。这样一来,市民想去健身的地方消费高、去不起,真正可供他们免费或较低收费就能进入的健身场馆又严重短缺。
“现代人健身意识越来越强,这对于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是一个好现象,但体育健身场地短缺,大大限制了人们健身的热情,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在城市规划时,按照人口比例适当安排公共健身场地的建设规模和布局,另一方面需要在盘活资源上做文章,尽可能开放所有场馆,以满足群众健身的需要。”市民于先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前一页2
尝试·新措施
部分学校锻炼场馆
已开始对公众开放
去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举办的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区工作会议上,本市河西区和红桥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区,这一举措赢得市民好评。
红桥区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有10所,分别是实验小学、跃进里小学、红星职专、八十中学、五十一中学、第三中学、红桥区业余体育学校、民族中学、复兴中学和第五中学。这10所学校师资优良,地理位置优越,体育场馆设施齐全,共有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3块、300米塑胶田径场2块、200米塑胶田径场8块、1000平方米以上的体育馆5座、室外篮球场30个、室内游泳池1个。
“五一”期间,记者发现大部分中小学校大门紧锁,篮球场和足球场上空空荡荡。一位值班老师告诉记者说,学校不对外开放体育场地也有自己的苦衷。一是开放后场地管理和维护的负担太重;二是考虑到学校的安全问题。
体育进社区新探索
让学生带家长锻炼
红桥区“家庭趣味运动会”已经是第九届了,1998年,该区在本市率先举办“家庭趣味运动会”,当时是以社区为依托号召居民参加,报名人数并不理想,市民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该区体育局工作人员开始琢磨,如何能调动更多的人参加体育锻炼?
他们首先想到了孩子,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向来百依百顺,不如试试通过孩子吸引大人参加。红桥区体育局副局长周丽娅介绍,体育局先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内设立了12个健身俱乐部,校长出任俱乐部董事直接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该运动会采取以学校为载体,家庭为单位报名参加的模式。
在“家庭趣味运动会”上,市民对体育局精心挑选的“扮福娃”、“推铁环”等游戏很感兴趣。“扮福娃”比赛现场,家长先后出动,为孩子穿上衣裤,谁先给孩子戴上头盔并抬到目的地谁就是冠军,好玩又刺激。
除此之外,该区九条街还各发展了一个传统的体育项目,有的街道还专门成立了协会。西于庄街成立了太极拳协会;铃铛阁街以棋类活动为主;西沽街以健身操比赛为主。利用传统体育项目吸引市民参加也是该区拉动市民健身的主要手段,在一些大型活动现场,“抖空竹”、“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频频出现,目的就是想让市民在叫好之余培养健身意识。
前一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