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晓旭面前,我们更像病人
现在是5月18日下午,深圳雷电大作,暴雨突至,刚才还湛蓝的天空已黑成一团。
这使我想起,一个多月前最后一次见到晓旭,是净空老法师八十一岁寿辰,那时是中午,也是同样的雷电,浓云密布到几乎身处黑夜。
想必晓旭今天的羽化成仙也是这场雷暴突如其来的必然缘由。
第一次见到晓旭是去年春天,和好友陆舟一同与晓旭及其丈夫郝彤一行在静颐茶馆共进素席,后到达南山粤海念佛堂,清茶一杯,畅谈人生,音容宛在,令人扼腕。
晓旭的丈夫郝彤,今年正月十七抵达深圳,正月十九剃度出家,有幸在场为证,感慨万千之际,常与友人谈及“本时代最彻底的伟大爱情”。
今天晓旭的追悼会上,不见了那始终微笑的郝彤,只有署名为“同修释开诚”的花圈静静伫立,其中“同修”二字,又包容了何等壮阔博大的深情!
难以言表的是,晓旭的人生经历,由名入利,由名利皆收到淡泊清修,到看破放下,到解脱生死,虽仅四十二年,已然阅尽天下绝胜风光之境界。
名、利、生、死,我们仍需身处其中慢慢挣扎。舍弃放下,又是多么艰难。
有人似乎大悟:身患绝症,难怪要出家!殊不知,大病在身之世人,更易生发俗世之恋,又怎能断然了结尘缘?
净空老法师说得好:释迦牟尼佛一生都在表演,表演什么呢?就是演给世人看,转凡成圣在俗世中是能做到的。
晓旭也许离“转凡成圣”尚有距离,但其一生,也在演出着不仅是红楼黛玉之伤情苦事,更是在一步步走出名利情欲,走向灵魂深处。
正如余秋雨先生就晓旭出家引发社会争议时的仗义执言:一群不知信仰为何物的人不要去评论追求信仰的人所做的选择。
一个月前见到晓旭,头上扎着一根用于针灸的钢针,面带微笑,神情坦然,当时所拍之像应是绝照了吧!
记得病中的晓旭曾对着窗外正在干活的民工们对我们说:现在,太羡慕他们了!
这使我想起“王石在线”多年来那句著名的篇首语:“病人比健康人更懂得什么是健康,承认人生有许多虚假意义的人,更能寻找人生的信念”(哈维尔语)。
在陈晓旭面前,貌似健康的我们可能离健康更遥远。
谨此纪念一位值得纪念的人。
2007年5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