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水塘湿地(国家建设部统称为蓝线)被誉为“城市之肾”,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洪排渍、降解污染、调节城市温差湿度、美化城区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传承城市文明等诸多重要的生态人文功能,是城市难得的生态资源。
| |
常德城区一直都是水塘湿地生态资源丰富、在全国享有一定声誉的滨水城市。但是,在近些年的开发建设中,城市水塘湿地保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量的水塘湿地在城市扩建改造中消亡。不少沟港水塘被农家餐馆的经营户用渣土填成了停车坪,且每天还在向外延伸。常德市江北城区内有护城河、穿紫河贯穿东西。以前两条河道沿线上都连带着几十上百个大小水塘和湖泊,恰似结满了瓜的两根瓜藤。而目前穿紫河水系的附属塘泊已经随着城市的开发填平建房,只剩下被城区道路分割成一截一截、水系互不联通的一段段河坝。护城河不仅附属塘泊毫无保留,甚至6公里多长的河道上也有近5公里被封闭盖板建房,这些水塘湿地被侵占后,取而代之的是,城区数家房产开发商新建的诗一般以水命名的大小楼盘和小区。老百姓说,长此以往,用不了多久,今后的“水乡”可能只在“梦里”了。
据建设、规划、水利等相关部门查询的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市江北城区及近郊河、湖、塘、港等自然水体和周边滩涂等湿地面积减少了7313亩,其中城区水塘面积被填占491亩,仅去年一年就被填占271亩。湿地缩减主要是被城市建设所占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些领导同志对城市水域湿地缺乏认识,急功近利,一些职能部门不作为,乱作为,致使大量湿地被批准开发建房,一些湿地先被垃圾、淤泥填埋成为地面,再被一些开发商相中、变作建房用地。由于填埋垃圾,水体逐年消失,变成了房产开发商淘金之地。
针对滨水城市水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严酷现状,常德市政协委员呼吁城市的管理者们亲手去触摸一下市场经济双刃剑的另一面,冷静地思考城市发展、变大的终极意义。他们指出,自然和人文两个系统关系日益恶化,让市民锦衣玉食却生活在窒息和不适的环境之中,这不应该是我们将城市变大的初衷。为了保护现有的一些城市湿地水面,维护城市生态和谐,特提出如下建议。
1、科学规划,维持城市生态和谐。建议市人民政府按照《建设部蓝线保护管理办法》的要求,迅速制定出台全市系统的湿地保护规划。规划中要尽量保留现有城区自然水体和湿地,统筹考虑城市水系的整体性、协调性、安全性和功能性。城市道路和土地开发要依水规划,尽量不要切割、破坏、占用河道和湿地。
2、挂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要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广泛宣传湿地资源对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保护条例。要象保护文物、古树一样在予以保护的水塘湿地上树立公示牌,标明湿地保护界线,注明湿地保护的严禁事项、举报电话和责任单位,让广大市民参与监督。
3、创新机制,实行有效的管理措施。市人民政府可明确市建设局为城市蓝线保护的主管部门,统筹湿地水塘的保护治理工作。规划、国土等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水塘湿地保护工作的综合协调管理力度,不能谁规划、谁处罚;也不能谁处罚、谁收钱,严格控制开垦、破坏或占用湿地的行为。重大建设项目确需开垦或占用湿地前,要依法进行听证制度、不可行性决策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依法规办事。
4、依法保护,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各级领导要带头示范,高度重视和支持依法、按规保护和管理水塘湿地的工作,特别是不能随意指示更改规划设计而导致湿地被占用。建设、规划主管部门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蓝线范围内进行建设的,要对有关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加大对“蓝线”的整治力度。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城区仅存的一些自然水体都在不同程度的遭到污染和破坏。河流、湖泊上数以百计的餐饮船日以继夜的制造污染源;水塘、沟港边数以万计的餐馆、居民遗弃的垃圾将“蓝”变黑。市城管、建设、环保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保护并治理好城区的水系生态。严禁任何单位、个人在自然水体边倾倒堆弃垃圾;严禁企业和生活小区擅自向城区水系内排放污水;严禁在城区水系上开设餐饮船,对已存在的餐饮船要下决心予以取缔;对发现渣土盖塘和垃圾填塘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并责令恢复原貌。(张新民宋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