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丁文亚)“被人不明不白骗走将近6000元,现在说出来,一是自己消消气儿,再就是给人提个醒儿。”昨天,80岁的林大爷讲述了身陷“医托”连环计的遭遇。
1 亲亲热热要电话
“大爷,您留个电话吧,我们这有保健讲座”——遭遇就从这声“亲切可人”的招呼开始的。
“一个月前,我骑车经过通州西马庄一座桥,几个像护士的小姑娘拦住我。”家住通州的林大爷回忆说,禁不住劝,就留了电话。半个月后,一个电话通知说“北京市卫生局在某大饭店举办一个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讲座,请我参加。”林大爷说,电话里的人说话挺客气的,还特别强调是301医院的“滕主任”讲课。
2 假专家信息轰炸
讲座那天,林大爷和老伴高高兴兴地赶去。“那儿有很多穿着淡绿色护士服的小姑娘,还来了很多老人。进门先检查血压,接着就排队挂号,说有专家会诊。”林大爷说,有个叫小孙的护士主动给挂好了号,通知说是24号。接着,林大爷等来的不是会诊,而是一个40多岁的女“专家”讲课。从上午8点半到11点半,这名“专家”向几十名老年人宣传一种特效药。她说:“吃这药吃那药都不管用,都是淀粉。”“脑子里的淤泥得吃我这儿的药来清除。”林大爷听得直犯晕。
3 买二送三不说价
讲完课已经11点半了,林大爷终于被安排见到了专家。一名自称今年62岁、来自301医院的“滕主任”最后给出了5个营养膳食的方子。之后,“滕主任”拿出三盒“药”,表示买两大盒,送三小盒。但林大爷的老伴连问两次“多少钱”,对方“始终没言声”。“这时脑子失控了。”林大爷说,“号脉还号的是手背,”林大爷心里还想:“这专家真高明。”
4 “三陪”服务送到家
看完“病”,一个男子拎着两大箱药,开车送林大爷和老伴回家。因为没带一分钱,林大爷带着这名男子拿存折去工行取钱。“到了银行就已经有一个小‘护士’排好了队等着,直接就取钱,”林大爷说,对方告诉我药费是5920元,而对方只给了一张收据,上面盖着北京某生物科技开发中心的印章。
天价“药品”实为食品
第二天,林大爷才发觉上当并进行举报。
有关律师指出,商家涉嫌在销售过程中虚假、夸大宣传产品作用,并对产品特性进行隐瞒误导,致使林大爷误以为这是一种特效药品。但遗憾的是林大爷并未留下有力证据。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查询后发现,林大爷举报的这种“药品”是一种保健食品,主要含三七、山楂和绿茶,有国家正式批号,难以称其为假药。
该保健产品销售热线一名男子称,“我们的产品都是296元一盒。”
6000元买了仨教训
林大爷说,自己也是举报之后才知道这种产品根本不是药。对这种医托诈骗,他自己总结了三个教训。对策一:不要随便与陌生人搭讪。更不要留电话。对策二:有病一定去正规医院就诊买药,绝不轻信街头的医托。“事后想想,哪有大医院在街头拉客的呢?”对策三:看清是药品还是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