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固网调查资料显示,电信和网通的市场份额分别是60.9%和34.6% 法制网记者 鲁维维 摄 |
法制网记者 张雪丽
核心提示:在我国的城市小区中,绝大多数小区在铺设网络通道时只选取一家电信服务商,因此选择运营商的决定权通常由开发商把持,从而导致了大多数业主只能被动接受开发商选择的运营商。固话业务垄断的主体已经从运营商转化为开发商。
家住浙江杭州的赵磊最近因为两件事非常苦恼,家里的固定电话不想换可是必须得换,宽带网络想换却又换不了,“都什么年代了,还出现这样的事情,自己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这分明就是垄断”。
“几个月前,看到网通有免费安装电话的业务才装了这部电话,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忽然出现声音信号不好,经常断线的情况,后来听说网通在杭州一些区域已经逐渐取消固定电话的业务,我只能换成电信的。”赵磊告诉记者。
与赵磊有相同感受的还有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很多其他使用中国网通固定电话的居民,而使他们不得不更换固定电话运营商的原因则是来自于2007年3月21日的一纸协议。一份由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签订的名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这份协议约定,“停止在非主导区域(中国电信的北方10省,中国网通的南方21省)发展新用户”。
正当这份协议如火如荼地进行时,2007年5月22日,北京瑞风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方平和福建省委党校法学院副教授王利平联名向信息产业部寄出请求函。在这封请求函中,两位法律人对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达成互不竞争协议、形成南北寡头分治局面的行为进行批评,吁请信息产业部对该“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查处。
与此同时,也有律师向北京西城区法院提出诉讼,状告中国网通北京分公司靠“垄断服务”收取“明显过高、不合理”的上网费。
一纸协议能否缓解五年纷争
网通和电信分分合合的关系要从2002年算起。
2002年5月,中国电信南北拆分方案最终确定,新中国电信集团及中国网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新成立的中国网通集团主要负责北方10省的电信业务,中国电信集团则负责南方21省的电信业务。至此,中国电信南北划江而治的格局初步形成。
当时签约双方都不会想到,5年之后,双方会再次签订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合作协议。
这份合作协议写明,双方在非主导区域不得进行预算外投资,严格禁止租赁设备、合资建设、合作经营、借用设备等变相投资和经营行为。在2007年3月1日前,双方相互交换非主导区域内各省的投资及收入预算安排。
其中最苛刻的莫过于对投资的限定———2007年,中国电信北方投资预算不超过30亿元,收入预算不超过55亿元;中国网通南方投资预算不超过70亿元,收入预算不超过105亿元。
“这份协议无非是为了避免竞争中两败俱伤,并不代表网通和电信有合作意向,只是短期内停止了‘战争’。随着固话和移动通信业务的竞争日益激烈,他们的矛盾仍会加剧,但从现在的市场发展来看,这次合作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Frost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电信咨询专家王煜全这样看待这份协议的作用。
自从网通和电信从中国网通公司分拆出来,两者的纷争就一直不断,即便有了这份君子协议,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
根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显示,该季度我国电信服务质量持续稳步提升,但网间通信特别是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网间通信质量方面的申诉却大幅上升。而这个期间正是电信网通签署“停战协议”前后。显然,双方的君子协议实施并不顺利。
在协议签署之前,双方的竞争已经发展到了白热化,即便在截止日到来前,双方突击发展用户甚至互相“拆台”现象也很严重。据《21世纪经济报道》资料显示,浙江网通大部分新增用户一度出现无法拨打电信号码的情况,用户投诉严重。原因是浙江电信认为网通2月底新增用户60%,是集中呼叫所致,并且已经开始彻查这批新号码。
2006年7月,浙江网通、卫通等公司的IP电话在浙江电信的网络上通话不畅,还出现通话过程中多次掉线的情况,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当月接到了14起投诉。2006年10月,杭州网通发现,从杭州萧山网通打往杭州电信的电话经常接通一两秒后就断线,或者通话中杂音不断。
这两件事最终在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的调停下解决。
[1] [2] [下一页] |
|